老年高血压病居家管理探讨

来源 :第八届全军保健医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2103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并逐年增加,控制率不理想,2005年控制率仅9.5%,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本文调查的高血压患者患病率为69.0%。患者数量大,病程长,不可能全部住院治疗,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使患者最大获益,使血压控制率、达标率进一步提升,为此进行了居家管理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是:综合医院心理卫生服务的特点与现状。以躯体症状为第一主诉,医生的识别率低,患者的知觉水平低,加重躯体功能受损程度,增加疾病负担,引发社会风险;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临床心理诊断评估方法;躯体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心理问题是所有患者都存在着的共性问题,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已成为医学界同仁的共同认识。老年患者因社会、家庭生活经历,性格特点,文化修养都各有差异,所以,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的老化,如偏瘫、脑血管后遗症、慢性心肺疾病等。因患者是老年人,心理失去平衡显得更为突出,心理状态极不稳定,性情变得沮丧厌世、烦躁不安、沉默寡言,稍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康复期的老年患者
每年一度的健康体检,是国家和军委对部队干部和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关怀,本文对2006年一2009年4年健康体检中主要内科疾病构成情况和同期住院病死疾病构成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这一特殊人群的患病规律及病死疾病构成情况,为进一步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信息。
心脏骤停时心肺复苏或心肺脑复苏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及时而正确的现场抢救是关键。为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本文结合临床和近年来的文献,主要论述了一下几个问题:复苏的程序应区别对待;心前区捶击应有选择的应用;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要正确;正确进行人工呼吸;给药途径的选择;复苏药物应用;电除颤的应用;高渗葡萄糖的应用。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严重并发症,如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近年来人们对房颤的发病率、患病率及病死率越来越重视,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是治疗房颤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8例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了解老年房颤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的缓慢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几年随着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多,患病人数也逐年增多。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胞质中嗜酸性包涵体形成、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胶质细胞增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便秘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自主神经症状之一。很多研究表明,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50%-67% ,是严重危害帕金森病患者
心理与心脏病的共性问题是临床医师常遇到的健康问题,目前我国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往的观念认为抗抑郁药物会加重心脏病的发作,所以对于心脏病人同时伴有抑郁的患者在用药方面十分谨慎,甚至还不敢给患者同时使用心脏病药物和抑郁药物。在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患者中,尽管已经明确排除了冠心病,但也有约30%的患者存在抑郁或者焦虑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焦虑,抑郁症状不等于焦虑症或抑郁症,但如果医师不加以关注,
心源性碎死(SCD)是由各种心脏病因引起的、急性起病、1h内骤然意识丧失、心搏呼吸停止,以致死亡。其中老年SCD (ESCD)以心血管病多见,冠心病占70%-90%,其次为心肌病、肺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绝大部分的直接死因是心律失常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等。情绪激动、过度体力活动、饱餐、吸烟、电解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使用不当等是老年心源性碎死的主要诱发因素。预防ESCD,重要的是进行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正常高值血压可能发展成为高血压,这个阶段已有心血管病的临床与亚临床表现及靶器官损伤,适当的干预可使血压降低或正常。2007年第3届世界高血压日提出“健康膳食、健康血压”,说明改善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干预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治疗意义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社区正常高值血压者进行饮食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
“中国高血压防治2005年指南修订版”将正常高值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20-139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80-89mmHg,这个阶段已有心血管病的临床与亚临床表现及靶器官损伤。因此,对正常高值血压的疗养员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消极的心理活动和情绪,会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及代谢平衡。不仅损害健康,而且导致疾病加重。长期的不良心理刺激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