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拱支承膜结构是索膜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有许多人认为,这种结构形式较之伞型膜结构形式要容易处理,其实不然。做这种膜结构更加需要认真的分析,仔细地对待拱与膜的连接处理。本话题包含两个核心问题:(1)膜与拱连接部位的构造处理;(2)对此连接构造的计界机模拟这两者间是相互关联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情况,搭接连接和固定连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拱支承膜结构是索膜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有许多人认为,这种结构形式较之伞型膜结构形式要容易处理,其实不然。做这种膜结构更加需要认真的分析,仔细地对待拱与膜的连接处理。本话题包含两个核心问题:(1)膜与拱连接部位的构造处理;(2)对此连接构造的计界机模拟这两者间是相互关联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情况,搭接连接和固定连接。
其他文献
某工程位于6度区,共32层,地下2层,地上1~5层为商场,6~30层为住宅,总建筑面积为50918m2。由于上部平面布置较复杂,初步决定采用厚板转换层。本文探讨了该工程采用厚板转换层的可行性。
本话题讨论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的概念和计算,也涉及到结构最终的破坏形态,并对“楼层的抗侧力能力”和“层间受剪承载力”二者之间的区别作出阐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误解。结构体系竖向不规则类型的判断可分三种:“侧向刚度不规则”是从刚度角度出发,“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是从传力的连续性出发,“楼层承载力突变”,也就是现在讨论的“层间
本文对剪力墙角窗、拐角阳台的构造处理及计算方案进行了探讨,从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构造相关处理;工程经验文流,相关健接:计算方素的选取。
本文结合具体的工作对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起始位置进行讨论,提出了相关的构造措施:(1)地下室顶板的平面内刚度是比较容易满足的;(2)地下室外墙有两种作用:一是利用其平面外刚度、强度作为侧壁来挡土、防水;二是利用其平面内刚度、强度作为杭震琦(剪力墙);(3)对于狭长及设有变形缝的大底盘地下室、上部多塔的情况,应用某一塔楼首层结构的剪切刚度K1和从属于该塔楼主体结构范围内的地下一层结构的剪切刚度KL的
某工程位于深圳市,七度抗震,33层住宅,香港做的方案,要求在六层转换,且梁式转换行不通。厚板跨度8.5m,板厚初步定为2.2m。本文探讨了关于厚板转换要注意的问题:厚板转换层设置这么高,很是危险,在7度抗震以上估计要开专家论证会才能通过的,我觉得做箱型转换层也是个选择。特别要注意的是要严格控制转换层上下剪切刚度比以及等效刚度比,使得下部落地剪力墙面积不能太小。至于计算问题,整体计算时厚板转换层可以
本文探讨了网架(壳)结构的支座水平力的处理,提出了处理方案结构方案处理支座构造处理计算中应考虑的问题。
本文对现行抗震理论与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地震的不确定性与抗震分析模型;对现行抗震理论的质疑和辩论;阐述了振动台试验与脉动法等问题。
本文对高层板柱剪力墙结构的疑问有几点看法:(1)对于“凝聚刚度”的说法其实就是有限元中子结构法的凝聚自由度,是将内部自由度凝聚掉,只留外部节点的刚度矩阵。这种方法只是为减小计算量而设置的,采用弹性楼板还是刚性楼板与自由度的凝聚完全是两码事;(2)本工程应采用弹性楼板假定,根据是“抗震规范”第6.1.6条,板柱-剪力墙结构现浇楼板的长宽比大于2. 5时(6度区),应计入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3)刚
有关各种缝的设置,一直是建筑和结构设计中比较头疼的问题.这是由于在缝附近的构件受力状况往往较差(如可能需要悬挑),而且构造处理复杂,影响建筑美观。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选择其他措施(如采用滑动支座或加大杆件截面等)而不是设缝来解决温度和沉降的问题。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①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工作性能;②保证计算简图与实际构造相一致。当然,对于某些较为特殊的情况,如露天结构且洛非主要受力方向的
目前,对索穹顶结构的成形分析多以有限元分析理论为基础,英国的Bames等提出了动力松弛法,德国的Linkwitz等提出了力密度法,这些方法可以解决一些特定类型的问题,但成形分析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我们知道,索穹顶结构具有初始不稳定的特殊性。而采用有限元计算分析时,必须设定一个初始的结构状态。然而,由离散数据定义的初始结构状态未必都是正定的,这样就会在计算中形成一个不可取的病态结构,导致成形分析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