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昆虫触角的表面着生着各种类型的感受器,是昆虫机体感知内外环境,进行化学通讯的接受体。昆虫在寻求配偶、寻找寄主或猎物生境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嗅觉感受器感知性外激素、寄主植物挥发物或猎物体表分泌物等来完成。感受器内部一般分布有丰富的功能不同的嗅觉蛋白及数目不等的嗅觉受体神经元,外界气味物质穿过感器表面极孔通过系列识别运输过程最终到达嗅觉受体神经元,最终外界不同的化学信号被转化为电生理信号,到达昆虫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起昆虫不同的行为反应。天敌昆虫对寄主或猎物的定向、鉴别和选择一般依靠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重营养之间的化学信息物质,其主要来源于寄主取食的植物、寄主本身或者分泌物,以及一些与寄主相关的有机体。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大草蛉雌、雄成虫触角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的观察与分析,应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phy,EAG)研究了大草蛉触角对50种气味标样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进一步对EAG反应较强的前8种气味化合物进行了不同浓度梯度的EAG测试,结果显示:大草蛉触角上共有9种数量、结构与功能各不相同的感受器;除苯乙醇(phenethyl alcohol)的EAG反应值在雌、雄不同触角之间及不同剂量型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外,其余7种气味化合物对大草蛉雌、雄成虫触角均存在剂量依赖型反应,表现为随着化合物浓度增加其EAG反应显著增强,但存在一定阈值。此外,其中的6种化合物邻苯二甲酸(bis(2-ethylhexyl) phthalate)、β-法呢烯((-)-β-farnesene)、正己醛(hexanal)、壬醛(nonanal)、4-乙基苯甲醛(4-ethylbenzaldehyde)和3-甲基-1-丁醇(3-methyl-1-butanol)对雌性触角的EAG反应均显著高于对雄性触角的EAG反应,表明大草蛉雌性成虫对气味物质的嗅觉识别可能更加敏感。只有一种化合物戊醛(valeric aldehyde)对雄性触角的EAG反应显著高于对雌性触角的EAG反应。本研究结果旨在明确大草蛉触角感器种类、结构与功能基础上,结合电生理研究,为进一步进行气味化合物行为测试补充印证,对促进大草蛉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物防治作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