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中白细胞对小鼠肩袖损伤后愈合的影响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运动医学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f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去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P-PRP)和富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L-PRP)对小鼠肩袖损伤后进行干预治疗,并通过组织形态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以及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小鼠肩袖损伤后腱-骨结合部(BTI)组织结构特征、血清相关炎性因子浓度的变化以及生物力学性能的恢复,初步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中的白细胞对肩袖损伤后腱-骨结合部愈合的影响,为肩袖损伤后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进行修复的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研究方法:(1)C57BL/6小鼠(8周龄,雄性,20-22g)经摘眼球取血,每5只采血约5ml,用于二次离心法制备PRP。P-PRP:首次以160g离心10min,吸取顶部的血浆层于另一试管中,再次以250g离心15min,丢弃大部分上清液,将剩余的血浆和沉淀物重新悬浮以形成P-PRP。L-PRP:首次以800g离心10min,将最上面的两层转移到新的试管中,并以1100g的速度再次离心10min;丢弃大部分上清液,将剩余的血浆和沉淀物重新悬浮以形成L-PRP。将预先制备好的同种异体P-PRP、L-PRP和全血各取0.2ml进行血液成分分析,剩余部分用于后续干预治疗。(2)54只C57BL/6小鼠右前肢行冈上肌肌腱离断术,并刮除界面处纤维软骨层,建立小鼠肩袖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L-PRP组及P-PRP组,各18只,分别取预先制备的同种异体L-PRP和P-PRP各约0.1ml,并与20μl 10%的Cacl2氯化钙+10U牛凝血酶的溶液混合形成凝胶,填充于冈上肌腱-肱骨界面处(对照组填充等量的生理盐水);用6-0 PDS线将冈上肌腱缝合至肱骨头上,最后缝合皮肤。(3)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处死动物后取冈上肌-冈上肌肌腱-肱骨头复合体标本,血液标本行ELISA检测相关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复合体标本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肩袖损伤后腱-骨结合部组织结构的恢复情况;并对术后8周小鼠冈上肌-冈上肌肌腱-肱骨头复合体标本行生物力学检测,评估其生物力学性能参数的恢复。研究结果:所有行肩袖损伤模型的小鼠均存活至收取标本时间点,且切口愈合良好。(1)血液成分分析:P-PRP和L-PRP血小板浓度相似(P>0.05),且均高于全血(P<0.01);L-PRP中白细胞浓度明显高于P-PRP和全血,差异极显著(P<0.001),其中P-PRP与全血相比白细胞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术后4周,L-PRP、P-PRP两组肩袖标本的冈上肌腱-肱骨界面的融合程度优于对照组,可见纤维软骨层形成,且L-PRP组软骨细胞的数量、成熟度以及细胞和肌腱纤维的排列顺序均优于P-PRP组;术后8周,L-PRP、P-PRP两组标本界面处可见明显的四层过渡性结构,其中P-PRP组中融合部位纤维软骨层厚度和融合紧密程度优于L-PRP组,对照组中损伤界面处融合良好,出现纤维软骨层,软骨细胞较为成熟,但排列杂乱。(3)ELISA检测结果:术后8周,各组小鼠血清中IL-1β、TNF-α浓度较4周时均有所降低;L-PRP组小鼠血清中IL-1β浓度在术后4周和8周均显著高于P-PRP组(P<0.001)和对照组(P<0.01),P-PRP组IL-1β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而L-PRP组小鼠血清中TNF-α浓度则显著高于P-PRP组(P<0.001)和对照组;其中P-PRP组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4)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术后8周,L-PRP、P-PRP两组冈上肌-冈上肌肌腱-肱骨头复合体标本的生物力学性能指标拉断载荷(FL)和极限强度(US)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与L-PRP组相比,P-PRP组中的FL值增加0.44±0.02 N(P<0.01)、US值增加0.78±0.28 Mpa(P<0.05)。研究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小鼠肩袖损伤后腱-骨结合部的愈合,其中去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在愈合中后期阶段的修复效果优于富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而在损伤的早期富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的治疗效果可能较好。
其他文献
世界银行已连续17年发布《营商环境报告》,该报告以严谨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在世界190个经济体,收集了来自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10个商业监管领域详细而客观的数据,以期帮助政府发现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从而推动了全球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期刊
食管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7.2万例,死亡病例50.9万例,发病率居常见恶性肿瘤第6位,病死率第4位,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1-2]。根治性切除是食管癌的标准外科术式,但70%的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文献报道约2/3的患者因并发症或肿瘤的局部进展和/或远处转移而无法施行根治手术[3-4]。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支架置入、激光消融和光动力治疗等
期刊
血小板是巨核细胞产生的无核细胞碎片,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凝血和止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证据表明,血小板还参与并促进了肿瘤转移。当肿瘤细胞从原位肿瘤组织脱落进入血管后,血小板是其第一个接触到的宿主细胞。作为肿瘤转移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员,血小板与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方面,肿瘤细胞能通过诱导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来调节血小板功能;另一方面,血小板能够通过直接接触和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方式,促进
根据文献报道和实际调查对华南地区的有毒鹅膏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确认了21种常见有毒鹅膏菌,包括急性肝脏损害型的剧毒鹅膏、急性肾脏损害型和神经精神型的毒鹅膏各7种。对2000–2019年20年间发生的有毒鹅膏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华南地区有毒鹅膏中毒事件共发生45起,163人中毒,60人死亡,病死率为36.8%;毒鹅膏的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3–9月,其中3月份最多。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
21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督导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得以持续开展与拓展,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督导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理论视角、方法技术、发展模式、实务领域、社会政策、域外经验以及本土实践等八个方面。已有研究成果在主题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深化、范式不断拓展、影响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研究体系范畴不清、核心能力建设滞后、学科话语体系薄弱等局限。未来社会工作督导研究要不断壮大研究力
目的:探索血小板铺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相关疾病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分离C57BL/6J小鼠的血小板(2×10~7/ml),室温静置1-2 h后,将血小板样本均匀的铺在纤维蛋白原包被的载玻片上,利用鬼笔环肽标记骨架蛋白F-actin,封片后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小板铺展状态,分析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原和激动剂等因素对血小板铺展的影响。实验中纤维蛋白原浓度为10、30和100μg/ml,激动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