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通地区整体气道变应性疾病遗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来源 :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应性鼻炎(简称AR)、支气管哮喘(简称BR)可称为一种综合征,有学者将两者统称为整体气道病(United airwaysdisease)(简称Ua).其发病机理复杂,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迄今未见,为了探讨本地区遗传因素对Ua发病的影响,我们于2000年4月~2002年5月对江苏省南通地区一市六县(市)进行了Ua遗传学调查研究。
其他文献
我院于2004年开始将鼻渊舒胶囊常规应用于鼻内镜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并进行对照观察.经统计学处理证明鼻渊舒胶囊可以促进鼻内镜术后鼻黏膜修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的疗程,且无不良反应.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5年6月145例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治疗情况报告。
扁桃体术后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扁桃体手术的止血方法很多,如:压迫止血法、结扎缝扎法、电凝固法、残体摘除术以及全身使用止血药等.作者从2002年至2003年期间随机选择扁桃体手术患者86例,进行新型止血材料吸收性止血绫的临床疗效观察。
在临床和科研中客观声学检测的声样常采用元音的中间稳态部分.元音的中间稳态部分,具体指的是哪一个时程段或者从哪一时间点开始,未见文献报道,为了量化元音声样提取时程的具体时间,以便有统一标准,本研究用计算机声学分析的方法,对正常人和嗓音疾病患者元音信号分时程段进行分析,以找到最稳定的部分作为今后分析取样的时程标准。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病,它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鼻内镜鼻窦手术主要是解决窦口的阻塞及引流的问题,如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和原发于钩突、中鼻道、中鼻甲的息肉以及解剖的异常等.我科自1997年开展鼻内窥镜手术以来,根据术后用药情况不同,及出院后随访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鼻息肉是一种鼻腔鼻窦慢性炎症性肿块,其病理学特征是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形成和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既往对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间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方面,近年研究发现,腺体形成和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在鼻息肉发病机理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平衡失调与鼻息肉体积不断增大、新腺体形成和粘膜炎症反应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但是,过度增殖的上皮细胞如何逃避免疫监督(immune sur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主要操作期间在筛窦,而筛窦比邻重要的眼眶和前颅窝底.因此手术容易出现一些涉及眼眶和前颅窝底的并发症.如眶纸板损伤、眼内肌损伤、视神经损伤、筛顶损伤等,并导致眶周淤斑、复视、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脑脊液鼻漏等,以及需要输血的较大量出血.这里分析2135例(3994侧)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现并发症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预防处理。
目前,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FESS)已经成为了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手术方法,把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推向了崭新的阶段.但就目前FESS的临床实践来讲,尽管有大量的资料表明,FESS后绝大多数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术后鼻窦及鼻腔黏膜纤毛的形态结构恢复正常,但仍然缺乏客观、量化、系统的同步观察证据来证明FESS后鼻窦黏膜纤毛形态和功能的改善和状况恢复.因此,FESS后鼻窦纤毛活性的恢复和窦黏膜纤毛清除能力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型真性肿瘤,具有容易复发和有恶变成癌可能的特点.既往多采用鼻侧切开进路进行肿瘤完整切除.近十多年来倾向于用内窥镜鼻窦手术技术切除肿瘤.我科于98年9月至2004年1月,应用鼻内窥镜技术治疗了33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随访时间24~88个月.现报道临床资料。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门诊工作中极为常见的疾病.鼻塞、头痛影响呼吸和睡眠,是病人最主要的痛苦.疾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尤以冬春季节更加严重.作者近年来采用DNR数字热能系统、活血祛瘀药等综合治疗该类病人,取得满意效果。
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以及病毒性鼻炎等上呼吸道炎症和哮喘等下呼吸道炎症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近年来为国内外所关注.有学者用"一个气道,一个炎症"、"系统性呼吸道黏膜病"、"变应性鼻支气管炎"等概念形象地概括这种一致性和相关性.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变应性鼻炎的处理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在论述了变应性鼻炎的同时专门指出了对伴发哮喘的治疗.目前,变应性鼻炎已被视为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