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导定量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在脑损伤儿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e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不同年龄段脑损伤儿童中的特点,探讨脑损伤儿童aEEG改变及其与神经系统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16导联aEEG监测模式进行定量aEEG分析.100例脑损伤患儿进入本研究,其中2月-12月(11例),13月-35月(16例),36月-71月(24例),72月-155月(39例),156月-216月(10例),在入院72h内行aEEG监测,监测时间30-60分钟,采集安静闭目状态下各部位的aEEG上、下边界及带宽值,3个月后对所有患儿进行临床观察随访,记录其儿童脑功能等级评分(PCPC).另收集10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其中2月-12月(20例),13月-35月(20例),36月-71月(20例),72月-155月(20例),156月-216月(20例).比较分析两组儿童不同年龄段的aEEG特点,并评价脑损伤儿童aEEG的变化与PCP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对正常儿童aEEG分析表明:前额、额、中央、顶、枕、颖区的aEEG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因此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aEEG差异,表明:2-12月正常婴儿与脑损伤婴儿额、中央区上、下边界具有明显差异,P分别为0.04,0.03.0.01,0.01;前额、额、中央、颗区带宽具有明显差异,P分别为0.034,0.011,0.02,0.0290 13-35月组:所有部位的上、下边界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所有部位的带宽比较无差异,P>0.05;36-71月组:上边界的前额、额、顶、枕区对比有差异,P分别为0.004,0.002,0.001,0.047;所有部位的下边界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所有部位的带宽对比无差异(P>0.05);72-155月组:所有部位的上、下边界以及前额、额、顶区带宽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156-215月组:所有部位上边界对比具有差异(P<0.05),前额、额、中央、顶区的下边界对比具有差异,P分别为0.005.0.002,0.003,0.045,0.000,而所有部位的带宽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1、正常儿童的aEEG具有明显的年龄相关性,随着年龄增加aEEG降低;脑损伤儿童的不同部位aEEG的上、下边界较正常组具有改变。2、顶、枕区上、下边界与脑损伤患儿3个月后的PCPC评分存在相关性,由此推测,可能可以根据脑损伤患儿早期顶、枕区aEEG定量值的改变预测脑损伤患儿的近期神经系统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在减低剂量放射线预处理方案下,观察来源于C57BL/6孕鼠的FNPB单个核细胞对MRL/Ipr小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0周龄MRL/Ipr小鼠被随机分成3组(n=15只/组):对照组小鼠不经任何治疗;放疗组小鼠仅行放射线治疗;移植组小鼠行放射线照射后给予FNPB治疗.分析各组小鼠死亡率、体重和脾脏指数改变情况,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ANA、IL-
会议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0年10月至2011年11月病房收治的174例PID患儿的临床资料,从发病年龄、诊断年龄、感染性疾病特点、体征、预警症状、病原学特点等方面进行描述,探讨PID的感染特征及预警症状情况,了解预警症状对PID早期识别的应用价值,加强对该类疾病患儿的管理.经研究得出预警症状对免疫缺陷病有着很好的提示作用,本文对其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增加了3条预警症状:(1)慢性反复发作性腹泻,(2)接
目的:通过回顾川崎病人的临床资料,归纳其临床表现及免疫功能特征,分析疾病特点及规律,从免疫学角度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09-2011年收住入院的新发川崎病人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指标及治疗转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收集了共190例新发川崎病人,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峰期在八月份、夏季,发病主要集中三岁以下儿童;病人中发热天数达6.8±3.6天,不典型表现的川崎达44.2
目的:探讨slL-2R血浓度对急性期川崎病(KD)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急性期KD患儿27例,正常同龄对照儿童14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和CD4+CD25+T细胞磷酸化STAT5(pSTAT5)蛋白平均荧光强度(MFI);流式微球阵列术(CBA)检测血浆slL-2R、IL-2、IL-7、IL-15的浓度;荧光定量PCR(Real-t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特征、肌电图特点及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患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肌电图检查,观察插入电位、自发电位和运动单位电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检测患儿外周静脉血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1)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结果: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加重的四肢驰缓性瘫痪、肌萎缩、近端重于
目的:探讨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IRES)的临床特点和诊疗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FIRE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起病前或病程初期有发热感染病史,病程中出现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对大剂量多种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e drugs,AEDs)联合治疗2月,发作未控制,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出院后
目的:探讨儿童低血糖症导致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提高对低血糖因素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收入天津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9例低血糖症所致癫痫发作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9例全部于晨起空腹时发作,形式均为全面性发作,9例中入院当时即刻监测血糖确诊为低血糖症的仅1例,余8例均系入院后监测血糖及癫痫反复发作时发现低血糖症,首次癫痫发作至病因确诊时间为2h-3y.确诊后立
目的:本研究基于儿童和青少年版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CY)理论框架全面描述儿童脑外伤的功能预后,促进ICF-CY理论在脑外伤临床评估中推广应用;了解儿童脑外伤的一般临床特点及康复相关情况,探讨儿童脑外伤近期与远期康复结局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改善患儿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方法:1.通过前瞻性调查,建立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转入康复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发作性癫痫(ADNFLE)中CHRNA4基因序列的变异性,探索其与ADNFLE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ADNFLE的家系6个,其总成员为66例,发病者24例,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200例作为正常对照.提取两基因组中DNA并特异性扩增CHRNA4的1~6号外显子片段,对其进行纯化与测序.测序结果利用DNA Star软件包中的SeqmanTM进行序列对比分析.用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