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脑积水的临床评估与处理

来源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6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r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合并颅内高压脑积水的临床微创引流治疗方法选择与疗效评价.方法 入选我院2005-01~2015-03收治资料完整的结脑合并颅内高压脑积水患者169例.入选标准:(1)符合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标准,头颅CT显示合并侧脑室体部扩张、伴或不伴间质水肿的中度以上脑积水;(2)在规范抗结核/或配合腰穿注药治疗下,2周内颅脑CT扫描显示脑积水呈缓慢进行性加重或伴意识障碍者;(3) CT/MRI增强显示室管膜脑脊液循环通路周围脑实质无明显占位压迫,呈交通性或非完全梗阻性脑积水;(4)无其他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证,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头颅CT/MRI显示脑积水伴广泛脑实质损害者;(2)经脑脊液快速培养证实的耐多药以上结脑患者.采用非完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02例(脑积水发生时间< 14d者51例,14~30d者32例,>30d者19例)和对照组67例(脑积水发生时间<14d者30例,14 ~ 30d者22例,>30d者15例).治疗组采用改良脑室引流术,控制性脑脊液外引流(< 300~400ml/d),并行每日脑室注药,引流第2~3周末开始评价颅内压及每24小时引流量,选择(颅内压<200mmH2O,24小时引流量<50ml)时机拔管,总引流时间<4~6wk.对照组直接采取脑室钻孔Ommaya囊植入,经囊穿刺抽脑脊液减压,并经囊脑室注药,30d为一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改变,颅内感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术后7、15、30、60、90、120、180d头颅脑CT,测量脑室颅腔比值(VCR)衡量脑室大小(VCR正常值:0.247±0.359).并进行疗效评价,全部病例随访1年.对于两组治疗失败、脑积水加重的患者,行补救性脑室-腹腔(V-P)分流术.结果 治疗组102例中,62例有效,总有效率60.8%(其中脑积水发生时间<14d者44例,86.2%;14~30d者13例,41.9%;>30d者5例,26.3%).对照组67例中,43例有效,总有效率64.2%(其中脑积水发生时间<14d者26例,86.7%;14~30d者13例,59.1%;>30d者4例,2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5,P>0.05);亚组分析两组<14d、>30d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4.23,P>0.05,X2=4.53,P>0.05);14~30d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0.23,P<0.05).结论 结脑合并进展性、非梗阻性脑积水,早期采用改良脑室外引流与经Ommaya囊植入并配合脑室抽液注药治疗,均可有效控制部分患者脑积水的发展,避免V-P分流术,最终获得临床治愈;前者相对操作简单,依从性好,中后期应用受放置时间限制,不及Ommaya囊植安全;经Ommaya囊植入并配合脑室可作为V-P分流术之前的过渡措施进行有效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5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误诊原因.结果: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其次为乏力、盗汗等,临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以斑片索条影为主,误诊疾病主要为支气管哮喘35例(46.7%),肺炎23例(30.6%),慢性支气管炎11例(14.7%),慢性咽炎5例(
目的 探讨耐药结核病药物性肝损害形成原因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近三年来60例耐药结核病病人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资料。结果 肝损害发生时间为4周内出现肝损害者最多。肝损害发生程度以中度肝损害者比例较高。而且与患者的年龄、体质、用药时间以及有无肝脏基础病变等因素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受多种因素影响,治疗过程中需要对高危人群给予预防性保肝治疗,定期检测肝功,及早发现和诊断并及时治疗,避免
目的: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了120例肺结核患者、1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水平,分析三组间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肺结核组及结核性胸膜炎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胸膜炎组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肺结核组(
目的 分析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标准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随访观察。方法 对13例利福平耐药结核病,采用标准化方案治疗,疗程中定期监测各项指标,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3例均完成疗程,无1例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仅有1例失败,12例完成24月随访,复发率0%。结论 合理的方案,正确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诊断中存在的问题,以求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分析60例结脑患者在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存在各种问题,以及血、脑脊液等各项检查临床价值.结果:部分结脑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脑脊液常规检查不典型.对于头颅CT影像正常结脑患者,MRI增强可见脑膜强化或粟粒样结节影,占77.8%.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率28%而血T-SPOT.TB检测阳性率58%.60例患者其中行腰穿55例:脑
目的 探讨利福平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1例利福平在治疗肺结核过程中出现DIC的临床特点.以“利福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Rifampicin,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 患者,男,22岁,否认既往疾病史.因诊断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