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油菜菌核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nzhixingki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和人工牙签茎秆菌丝体接种法,分别测定了采自四川省不同地区30个核盘菌菌株对德油杂10号(耐病品种)和川油58(感病品种)两个油菜品种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来源核盘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通过DPS软件分析表明,菌株间的致病力分化与地区来源存在显著性关系,且与油菜品种的抗病程度有关.同一接种方法内的两个供试油菜品种病斑大小相关性分析表明:离体叶片接种法和人工牙签茎秆菌丝体接种法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74**和r=0.73**(p≤0.01),说明不同核盘菌菌株致病力强弱在两个供试油菜品种上的趋势一致,病斑长度差异主要由油菜品种对菌核病抗性水平差异所致.结合不同菌株菌丝生长速度与接种后病斑长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菌丝生长速度与人工牙签茎秆菌丝体接种后形成的病斑大小呈正相关;与离体叶片接种后形成的病斑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核盘菌菌丝生长速度越快,菌株致病力越强.
其他文献
植物蜡质是指植物裸露在空气中的植物组织表皮脂质,它在降低植物非气孔水分散失,保护植物抵御紫外线、病虫害中起到重要作用.光叶在油菜育种中既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形态标记,其控制基因亦可以在作物抗旱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蜡质突变体多为隐性突变体,除小麦中报道有显性基因,在其他物种中暂无相关报道.我们对一个甘蓝型油菜光叶突变体进行了表型、遗传、生化及表达分析.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光叶突变体茎秆和叶表皮蜡
通过远缘杂交引进油菜近缘种的细胞质创建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统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该种CMS的恢复材料往往也来自于远缘杂交,由于恢复基因受细胞核基因控制,与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不育性相比,恢复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较差.在恢复系的选育过程中,转育恢复性状时常常通过8代以上的自交才能获得为数不多的遗传性稳定的优良恢复系.为了加速转育新的CMS恢复系进程,我们对以含不育胞质的材料为
以甘蓝型油菜保持系8908B与恢复系R6杂交,经过多代连续自交获得20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2011年为F2∶7,2012年为F2∶8)为试验材料,利用3 847对SSR引物对油菜农艺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并分析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3847对SSR引物中共有422对在双亲上表现出多态性,多态率10.96%,其中265对SSR引物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扩增带型清晰.利用软件Join Map 4.0构建了
化学杀雄育种是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新型化杀剂的筛选及其机理研究是其重要的基础工作。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化学杀雄剂CHA-Mes(monosulfuron ester sodium,单嘧磺酯钠),它可以在非常低的浓度下诱导甘蓝型油菜植株发生雄性不育现象。细胞学观察发现,不育现象开始于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贯穿整个花药发育过程,表现为不同发育时期小孢子的败育比例不同,但该化学杀雄剂对
化学杀雄剂(CHA)诱导的雄性不育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前期研究发现一种磺酰脲类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单嘧磺酯钠(Monosulphuron ester sodium,Mes),作为油菜化学杀雄剂非常有效。为深入理解Mes诱导的油菜雄性不育机制,本研究利用比较细胞学及蛋白质学方法对Mes诱导的雄性不育进行了研究。细胞学观察表明,Mes处理的油菜花药绒毡层细胞和小孢子在花药发
为了研究四川省甘蓝型油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甘蓝型油菜种质的利用效率,本研究用40对多态性好的SSR标记,并结合研究材料农艺性状特征,对63份来自四川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0对引物共检测到152个等位变异,引物平均多态性位点3.8,平均多态信息量(PIC)0.849 7;在带型分析基础上,根据相似系数将参试材料聚为5大类群,多数材料归为第2、3大类群
对四川省2001-2012年油菜区试参试组合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通过区试并建议报审组合97个,占参试组合总数的19.17%;区试对照种更换及产量表现分别为蜀杂6号(2001-2006)2 141.9kg/hm2、川油21(2007-2009)2 293.7kg/hm2和德油6号(2010-2012)2 594.9kg/hm2;参试组合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幅2 167
采用15N标记方法,研究氮的吸收、分配、再分配与油菜早熟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油菜品种中油116生育期比中晚熟油菜品种中双11号短9d,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分别短4d和5d.油菜生育期吸收的氮素会优先向光合器官运输.随着油菜生育进程,油菜氮素从光合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早熟品种中油116在全生育期吸收的氮素比中迟熟品种中双11号更多地向籽粒中转移,而中迟熟品种中双11号则是花期吸收的氮素
油菜植株高度与倒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是油菜生产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利用矮秆基因,选育矮秆品种,降低株高是解决倒伏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甘蓝型油菜品种2B,构建了甘蓝型油菜突变体库,从中筛选到3个矮秆突变体株系(M3代)W7028、W7784和W7786.观察比较油菜野生型(即诱变用的原始亲本品种)与矮秆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发现矮秆突变体的植株高度为80 ~
于2011-2013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下油菜个体和群体主花序和分枝开花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供试品种为中双11号和中油杂12,采用2个播期(9/28,10/17)和5个密度(27.0 × 104, 37.5×104,48.0×104,58.5×104,69.0×104株/hm2)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油菜个体主花序开花数无显著差异,分枝开花数随密度增加明显降低,群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