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是我国造船工业进入世界前三强后持续兴旺的一年,随着30万吨超大油轮、LNG船、8500TEU大型集装箱船、30万吨FPSO等被称之为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的下水与交船,三强排序大有从“韩、日、中”转到“韩、中、日”的迹象。
在中国造船业整体进入世界造船大国的今天,造船、航海和海洋界学者也在进行着深刻的思考:在造船行业、船舶建造标准日益国际化的趋势下,如何弘扬我们中华造船的悠久文化?曾经对世界舟船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如何传承中华海洋文明?而这种弘扬、传承又对祖国的船舶工业和社会发展有什么现实意义?
为此,长期从事舰船研究的海军少将、现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郑明海军少将,与多年跟踪研究水面舰船技术发展动态的船舶工程研究员、现任《舰船知识》杂志社副社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委员田小川抛砖引玉地发表此文,就中国在古代造船科技上的重大发明进行了探讨。
在中国造船业整体进入世界造船大国的今天,造船、航海和海洋界学者也在进行着深刻的思考:在造船行业、船舶建造标准日益国际化的趋势下,如何弘扬我们中华造船的悠久文化?曾经对世界舟船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如何传承中华海洋文明?而这种弘扬、传承又对祖国的船舶工业和社会发展有什么现实意义?
为此,长期从事舰船研究的海军少将、现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郑明海军少将,与多年跟踪研究水面舰船技术发展动态的船舶工程研究员、现任《舰船知识》杂志社副社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委员田小川抛砖引玉地发表此文,就中国在古代造船科技上的重大发明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