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在某实际工区运用遗传算法建立虚拟井曲线,并将该曲线应用于无井约束的储层反演中,为开展深水无井区高分辨率储层预测工作提供技术思路. 基于遗传算法的叠前波形反演,可以构建出符合实际地层变化特征的虚拟井曲线。构建均匀覆盖于工区目标储层的多口虚拟井,在井曲线约束下建立低频模型,不仅提高了储层建模的合理性和确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无井约束条件下储层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和准确度,有效解决了深水无井区高分辨率储层预
【机 构】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出 处】
: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某实际工区运用遗传算法建立虚拟井曲线,并将该曲线应用于无井约束的储层反演中,为开展深水无井区高分辨率储层预测工作提供技术思路. 基于遗传算法的叠前波形反演,可以构建出符合实际地层变化特征的虚拟井曲线。构建均匀覆盖于工区目标储层的多口虚拟井,在井曲线约束下建立低频模型,不仅提高了储层建模的合理性和确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无井约束条件下储层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和准确度,有效解决了深水无井区高分辨率储层预测的技术难题。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稀疏冗余表示方法实现3D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该方法在贝叶斯框架下,通过正交匹配追踪(OMP)和K-奇异值分解(K-SVD)不断迭代更新3D稀疏矩阵和3D超完备DCT字典,利用3D超完备DCT字典作为3D地震数据的稀疏冗余表示,从而使3D地震数据中随机噪声得到压制.通过3D实际地震数据试算,该方法既提高了3D地震数据体的信噪比,同时有效的保护地震反射信号。而且水平切片的连续性和平滑性也非常
震源机制是地震震源性质的重要内容,震源机制复杂性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具有密切联系.大地震震源机制的复杂性研究是认识震源区发震构造、了解大地震的致灾机理的有效途径之一.作者采用地震资料和GPS资料分别对巴颜喀拉块体边界近几年影响最大的两次地震——也是21世纪以来中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惨重的两次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的震源机制变化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文主要使用了四川台网33个固定台站的波形记录,震中距范围在10300公里。对原始近震记录使用初始模型白动计算P波到时,截取P波前10秒到P后120秒的数据,依次进行仪器校正、旋转坐标系和手动挑选波形,删除信噪比低及限幅波形。震源深度是一个理解区域构造及震源过程的重要参数,根据中国台网中心地震目录,芦山余震序列在深度上均匀地分布在主震的深浅两侧,变化范围为1027公里。本文震源机制程序对深度有很好
本文利用中国国家区域台网以及IRIS网站公开的全球地震台站构成的广义全球台阵,增加数据的方位角覆盖,采取基于直达压缩P波的反向投影反演方法分别追踪2014年和2008年新疆于田Ms7.3强震的破裂过程。从破裂前缘的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等参数定性地理解这两次地震的破裂轨迹特性。反向投影直达P波方法依赖于波形的相似性和振幅信息。远震P波出射角较小,对于2014年Ms7.3新疆于田走滑型地震,地震波形初始
利用时间域接收函数的计算方法,对88个台站所接收到的633个地震事件记录进行接收函数计算,在计算后对接收函数进行了严格的挑选,最后共挑选到18139条良好接收函数.利用CCP叠加成像方法来获取芦山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精细结构,结果显示结果研究区Moho界面以及壳内高低速间断面起伏形态,地壳厚度变化剧烈,芦山地震震源区下方在沿着龙门山断裂带方向地壳厚度从50km左右减薄至45km左右,芦山地震发生在高速
利用四川省固定地震台网和临时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四川2013 年芦山Ms 7.0 地震和2008年汶川Ms8.0地震余震的Pg到时数据,采用新近发展的Pg波二维层析成像方法(Pei and Chen,2012,BSSA),反演获得了龙门山断裂带上地壳脆性层(发震层)的高分辨二维速度结构.成像过程中采用了61个台站记录到的6812个余震所产生的47235个Pg波到时数据.结果显示,芦山地震所发生的龙门山
本研究分析了四川地震台网记录2000年5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数字波形资料,通过全波段的波形互相关分析,在鲜水河断裂带南段识别出了地震波形具有较高相似度的635组相似地震。其中,由两个地震组成的相似地震对有357组,而由两个以上地震构成的多重相似对有278组。针对研究区不同时期的台站布局变更情况,采用适合的方法进一步从相似地震中筛选重复地震。对于研究区台站分布稀疏的客观情况,应用了在了采
静电悬浮加速度计,是空间引力物理实验、卫星重力测量的关键载荷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测量航天器所受到的非保守力或者引力梯度信息.美国、欧洲目前已先后发射了CHAMP、GRACE、GOCE 等地球重力场测量卫星,成功对全球重力场进行了测量.华中科技大学自从2000年起从事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的地面研究,在关键技术攻关、地面性能测试、研制工艺以及样机工程化研究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通过高电压提供的静电力补偿地面
论文研究分析了局部重力场双二次曲面的数值逼近方法以及其在重力场匹配导航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说明基于双二次曲面的数值逼近方法不仅能够客观认识载体经过区域的局部重力场,它能够反映局部重力场更加细部的频谱特征;而且由于具有较小的计算量,能够保证匹配导航滤波算法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本文基于青藏高原及邻区的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野外地质科学考察获得的地震破裂参数作为约束,通过将滑动量数据作为载荷加载到有限元模型中所对应的节点上,模拟2008年于田Mw7.2级地震的发震过程。考虑震后近6年粘弹性松弛效应的影响,探讨此次地震与2014年Mw6.9级强震之问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结合2014年于田地震破裂过程结果f21,分析该地震的发生引起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活动断层的静态库仑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