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pplicability of research on moving cut data-approximate entropy on abrupt climate change detect

来源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 this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moving cut data-approximate entropy (MC ApEn) to detect abrupt dynamic changes was investigated.Numerical tests in a time series model indicate that the MC-ApEn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detection of abrupt dynamic changes for three types of meteorological data: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daily precipitation.Additionally, the MCApE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abrupt climate changes in daily precipita6on data from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index.The results show an abrupt dynamic change in precipitation in 1980 and in the PDO index in 1976.The times indicated for the abrupt changes are identical to those from previous results.Application of the analysis to observational data further confirm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C-ApEn method.Moreover, MCApEn outperformed the moving t test (MTT) and the moving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 (MDFA)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abrupt dynamic changes in a simulated 1000-point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set.
其他文献
人工增雨是目前人们已广泛开展应用的一项开发空中水资源的技术,但是地表凝结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水源往往被忘却.一般人们认为地表凝结水的量级较小,因此它对土壤水分平衡及地表能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为了解不同区域凝结水形成特征异同,更好的理解地表凝结水形成机制.必须对不同地区凝结水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本文进行了不同高度、不同地表凝结水特征研究,但是限于观测资料,结果只能代表秋季的地表凝结水的特征,不能分析
土壤冻融过程中土壤温湿状况的改变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雪盖作为一种特殊的下垫面,不仅因其高反照率和高绝热的特性影响地表能量平衡,还以其融雪水文效应对土壤、地表和大气的水热状况产生深刻影响.在土壤温湿变化中,冻土和积雪相互耦合,考虑到不同土壤冻融阶段土壤温湿特征不同和雪盖的时空分布差异,因此研究雪盖下不同土壤冻融阶段土壤温湿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择2014年3月16日至3月31日对其间土壤温湿变化规律进
在资料比较稀少的高山冰川地区进行陆面过程的模拟分析对于认识冰川和大气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极其重要,利用2010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4550m气象观测资料作为陆面模式CoLM的强迫场,模拟分析了净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能量收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oLM较好的模拟出冰川表面的向上长波辐射和温度的值及变化特征,受消融期地表反照率的影响,对净辐射的模拟在此期间出
本文利用我国1961-2013年661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以及亚洲夏季风指数,通过旋转正交分析(REOF)等方法,选择了华北河套干旱气候区的代表站,分析了华北河套地区气候干燥度不同时段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南亚西区夏季风的年际及整体趋势变化对华北河套地区气候干燥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主要影响期在1961-1991年.随着全球变暖,这种影响程度减弱,该地区气候干燥程度的年代际变化受温度等其它热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指数)是以标准化降水指数、湿润度指数及近期降水量为基础,同时考虑了降水和潜在蒸散两项因子而设计的干旱指标.本文通过对衡阳各区域1960~2012年逐日Ci指数统计,运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MK检验),分析了近53年来Ci指数的年代际、年及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衡阳干旱日(Pd)、重旱日(Pz)及特旱日(Pz)出现频率分别为24.6%、3.1%和1.2%,其中
利用观测站点的日最高气温、土壤湿度旬观测资料以及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华北-华东地区高温热浪次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960s以及1990s2010年为高温热浪次数的高值期,1970s-1980s为低值期.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得到土壤湿度的3个气候分区,分区内前期(3-5月)和同期(6-7月)的土壤湿度与6、7月份高温热浪次数基本呈负相关关系,并且同期相关性更显
大风是影响设施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一场大风就可能给设施农业生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为了进一步减少大风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和危险,本研究针对陕西省渭南市设施农业(含日光温室以及大中小拱棚),采用关中东部11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大风资料,同期基础地理信息资料,社会经济数据、灾情资料,在GIS平台上,从孕灾环境敏感性、危险性、承载体易损性三个方面,对于不同等级日最大风速≥10.0m/s日数、
本文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和一种新的有效降水指数(IWAP),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ITREE)分别识别出1961~2010年中国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各174次和184次,从干旱演变过程和干旱事件总体特征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CI指数和IWAP指数的识别效果发现:两指数对极端区域性干旱事件的识别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仍存在差异:CI指数对干旱的监测存在不合理现象,即"在开始时突然出现较严重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新疆典型绿洲棉田进行了连续4年的碳通量观测,探讨覆膜滴灌棉田生育期内碳通量构成和特征.结果表明:生长盛期(6-9月),棉田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日变化明显,峰值出现在14:00前后.生态系统呼吸(Res)日变化稳定,与膜下土壤温度日变化稳定有关.日间GPP随太阳净辐射(Rnet)增加而增大,可用直角双曲线方程描述;且最大光合速率的峰值出现在7月.碳
根据楚雄州10县(市)1961~2014年逐月降水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方法,计算12个月(年)和3个月(季)SPI值,分析楚雄州年度干旱和季节干旱的演变特征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近54a来,楚雄州发生的干旱以轻度~中度全域性干旱为主,90年代干旱频率相对偏低,2009年以后干旱频率明显偏高.年度干旱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在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逐年减小,80年代后期至2014有逐年增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