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明是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是指占有一定空间的即地域性的社会历史组合体。本文在当代中西方文明融合与对话过程中,探讨儒学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阐述:儒学在中西方文明交融中的作用;儒学在中西方文明“冲突”中的命运;儒学在中西方文明“对话”与比较中的价值。其中从阴阳协调的整体和谐思维模式可以弥补西方主客两分思维模式之不足、道德理性的人文精神可以弥补启蒙理性与技术理性精神之不足、实践的生命智慈可以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明是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是指占有一定空间的即地域性的社会历史组合体。本文在当代中西方文明融合与对话过程中,探讨儒学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阐述:儒学在中西方文明交融中的作用;儒学在中西方文明“冲突”中的命运;儒学在中西方文明“对话”与比较中的价值。其中从阴阳协调的整体和谐思维模式可以弥补西方主客两分思维模式之不足、道德理性的人文精神可以弥补启蒙理性与技术理性精神之不足、实践的生命智慈可以弥补思辨的知性智惫之不足三个方面论述了儒学在中西方文明“对话”与比较中的价值。
其他文献
Zhu Xis (1130-1200) theory of learning assumes the autonomous moral self. In hisscheme, one ought to nurture the innate goodness of the heart, investigate principle inthings, and embody moral standard
笔者首先指出“现代”的含义,即一个国家的问题不会只停留在该国家内,各个国家处于相互波及的联系之中,而现代文明面临经济高速发展而忽视环境的严重问题,儒家思想作为解决现代文明矛盾的钥匙,成功实现了与西方《圣经》、希腊哲学以及朵拉卡的对话。
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笔者对于高龄化世代的再认识;第二部分以孔子为鉴论述了人的成熟与人生价值;最后从人在人生历程中的感悟,老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及老年人的社会指导性地位三方面谈高龄化世代的角色和人伦社会。
介绍了苏绰其人及其所处的时代,详细论述了《六条诏书》中的儒学思想:“理人之要,在于清心”、“洗心革意,教化以成”、“衣食足则知礼让”、“选举之本,不限资阴,唯在得人”、“明慎庶狱,赏罚得中”、“以仁守位,以财聚人”。对苏绰的儒学思想进行了深度评价,肯定了其在儒学史中的地位。
目前,我国正处于和平与发展的建设时期。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文明,理论界的当务之急在于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结点,而这种联结点,正是作为儒家方法论的中庸之道。本文提到无论是真善美之间的关系、道德与知识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高明与平凡的关系、内圣与外王的关系,都应各方并重,使之相反相成而适得其宜,乃谓之“中”,若偏重一端而废弃另一端则谓之失“中”;若能遵循“道不远人”的原则而把
求和与应变是儒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突出特征,它不同于单纯“求变”的文化取向,是中华文明赖以生长和延续的文化土壤。和而不同、与时俱进体现了这种文化精神。
孟子忠实地继承了孔子的伦理精神,以孔子遗留的问题为中心,发孔子之未所发,从孔子很少谈及的“利”和“仁”与“命”之间的关系、贯通道德和自然的人性、贯通内外的仁义、贯通物我的志气、贯通天人的人心、王道/霸道、心性“内”与“外”的对立等方面入手,建立了一个道德形而上学体系。
儒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期,即先秦时期的原始儒学和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目前,儒学面临着第三期发展。本文试图在系统考察传统人性论尤其儒家人性论起源与演变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改造传统人性论,从而开创新儒学、开展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初步设想,希望能够得到海内外方家的批评和指教。
在介绍了今文经学派与古文经学派的起源与区别,着重论述了两学派在文本中的文字差异,对两学派的共同谬误进行了阐述。此外,还简述了有关中国古代书写历史的问题。有鉴于此,提出了新先秦学的建立。
朱子对孔子“孝”论有重大的继承与发展:给予“孝”明确的定义和解说,此其一;其二,赋予“孝”新的内容;其三,把“孝”纳入其理学体系;其四,重视常规教育和格物致知说与“孝”的关系。传统文化是活的流动的文化。现代社会对于朱子“孝”论应有所扬弃、有所批判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