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枇杷不同倍性间杂交以及多倍体自然授粉获得大量多倍体新种质,为探索枇杷多倍体的遗传规律和定向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基础。杂交亲本包含二倍体(2n=2x=34)、三倍体(2n=3x=51)和四倍体(2n=4x=68)。二倍体:A.贵州野生枇杷(红砂类),有大叶大花大果型(贵州18号、贵州56号)和小叶小花小果型(贵州1号、贵州10号和贵州23号),B.栽培枇杷,包含‘贵妃’(红砂类)、‘宁海白’和‘华白1号’(白砂类)。三倍体:B365(龙泉1号实生后代)。四倍体:B431(‘龙泉1号’实生后代)和K413(龙泉2号实生后代)。杂交组合共4组:(1)4x×2x:B431(4x)为母本,父本(2x)分别为贵州1号、贵州10号、贵州18号、贵州23号和贵州56号;K413ב华白1号’。(2)2x x 4x:母本(2x)分别为‘宁海白’、‘贵妃’和贵州野生,父本(4x)均为B431。(3)4x×3x,即B431×B365。(4)4x×4x,即B431×B431和B431×K413。多倍体自然授粉母株为Q11(3x,‘常白1号’实生后代),‘宁海白’(3x)、J369(3x,龙泉3号实生后代)、B379(3x、龙泉1号实生后代)、A348(3x、‘大五星’实生后代),B431(4x,龙泉1号实生后代),B42(4x)和K413(4x)。不同倍性间杂交授粉于当年秋季进行,翌年5月收集种子,多倍体自然授粉则直接在5月收集种子,消毒催芽,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染色体数统计分析。通过不同倍性间的杂交以及多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自然授粉,获得了大量枇杷新种质,这些后代中不仅包含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五倍体和六倍体的整倍体植株,同时还出现了大量体细胞染色体数范围为31~67的非整倍体植株。这些高倍性的五倍体和六倍体以及染色体数范围跨度极大的非整倍体植株是枇杷种质创造中最新获得。整倍体植株生长状况观察发现长势表现为3x>2x>4x>5x>6x。分析以四倍体为亲本的杂交后代的获得率与成苗情况,认为所试四倍体为父母本均可获得杂交后代,但仍以作母本效率高,不仅获得后代多且成苗率高(>50%),而2x×4x后代的存活率则低于50%,这很可能与胚与胚乳的比率有关。同时发现贵州野生枇杷无论作父本还是母本,均能在后代的叶背中显示棕色绒毛性状(属显性性状),说明此方式对转移具抗病的一套或部分染色体是有效果的。因此,通过不同倍性不对称杂交结合引入抗病的贵州野生枇杷进行渗入育种,可很好结合多倍体的低育性甚至无核特性和野生枇杷的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