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典总则编制定之研究 --对《环境保护法》修改的一点设想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在着手修改1989年《环境保护法》,修改方向何去何从正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环境法典制定之必要性着手论述,并就环境法典总则编之内容展开论述,以现今如何通过《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促成环境法典总则编的制定为结论。兹是抛砖之作,以期能引出更多的无暇美玉。
其他文献
本文的分析表明,同我国目前所采用的诸多管理措施相比,个别可转让配额(ITQs)制度的潜在优势是很明显的。因此,如何设计和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个别可转让配额体系应当作为我国海洋渔业专家和管理者在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主要课题。
考虑产权制度必须要在产权制度的“环境”中进行,只有当得到政府和行业的最大支持,一项制度才能正常运行。本文对欧共体三国渔业产权制度进行了比较,并对渔业产权影响因子及是否应转向私有产权等所在进行了分析探讨。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各国针对海洋生物资源所创设的产权类型及特征,以期对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特别是渔业管理制度设计者和决策者有所启发。
本文从生物经济学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渔业经济绩效最大化所在、海洋生物资源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渔业动力学及短期与长期均衡概念的应用示范。
本文围绕《环境保护法》修改的法律效力和内容定位问题,对《环境保护法》的现状、问题及其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并论证了将《环境保护法》修改成为国家基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环境保护法》修改成为国家环境基本法的理想模式。
《环境保护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它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不能满足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本文从经济体制对环境法制深刻影响的角度出发,从立法宗旨、法律调整机制、法律的结构形式等多个层面剖析了现行《环境保护法》的弊病,以期对其修改完善有所借鉴。
《环境保护法》第十四条是关于现场检查的规定,一直以来,这条规定也是环境执法的重要法律依据。但是,在现场检查背后隐藏着的是环境监理制度,现场检查不过是环境监理中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环境监理与现场检查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得出必须修改第十四条,以适应环境建立制度建设的要求的结论。
本文对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制度重构进行了探讨。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谋求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观的科学提升促使中国1989年《环境保护法》必须对其制度进行合理的重构,在合理安排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创设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需要充分考虑公民在环境保护中的权益,进而有效促使公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近年来关于利益衡量的学说很多,本文将之作为“应予衡量原则”的要求予以法律定位,并基于这一视角,分析了美国和欧盟环境法中利益衡量的特点,提出我国环境基本法应当引入“应予衡量原则”,并根据这一原则的要求对我国环境基本法进行重构。
对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从立法的指导原则、环境基本法的名称和基本原则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求在某些问题上对环保法的修改予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