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是一种致命的心律失常事件,临床上并不罕见.定义为24小时内发生≥3次独立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在植入ICD人群,ICD治疗不成功的持续性室性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是一种致命的心律失常事件,临床上并不罕见.定义为24小时内发生≥3次独立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在植入ICD人群,ICD治疗不成功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低于检测频率的持续室性心动过速不包括在内.临床上,电风暴可表现为无明显症状(经程控发现)、轻度心悸、头晕及晕厥前兆、晕厥甚至猝死,ICD植入者可发生多次抗心动过速起搏或放电治疗.在ICD植入人群中,电风暴并非罕见。电风暴预警因素的不断揭示,有助于及早识别电风暴危险人群。电风暴发生时,先对病因或诱因给予合理治疗,并尽快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引起电风暴的室性心动过速,尤其室性心动过速高负荷人群进行导管消融可有效减少ICD放电、电风暴再发并降低死亡率。
其他文献
自1958年首例起搏器植入以来,起搏器植入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世界范围内起搏植入量不断增长,每年约有90万人新植入起搏器.同时起搏器植入的指征也在不断扩展,2008年美国ACC
CRT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已被公认为是治疗伴有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方法.传统CRT治疗是在右心房、右心室双心腔起搏基础上增加一个左心室位点的起
希氏束电图导管记录技术的问世奠定了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成为心脏病学一门新的亚学科的基础,本文回顾希氏束电图记录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该技术的基础上,最近出现的希氏束起搏用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临床应用已逾20年,大大改善了合并心脏不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心衰住院率和死
1958年,美国工程师厄尔·巴克(Earl Bakke)制造出了第一台体积、重量都较小,可以随身携带的心脏起搏器,让心脏起搏器迅速推广开来.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起搏器除具有
自1958年第一个完全经静脉心内膜永久起搏器植入以来,起搏器已经成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治疗手段.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创新,起搏器已经在导线植入技术、电极寿命以及设
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患者因心血管病死亡,其中心脏性猝死(SCD)占到25%.在美国每年有超过30万人死于SCD.中国的SCD发生率为41.84/10万,SCD的总死亡人数高达54.4万/年.SCD人
"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在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所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而"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需要通过各种影像学手段和电生理检查证实瘢痕组织的存在.射频导管消融
遗传+环境+危险因素长期交互作用,导致WHO定义的多种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剧增,2013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心脑血管病和肿瘤已占城乡居民疾病死因的首位(44.8%±22.4%),是许多
ICD的适当治疗是指ICD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治疗.ICD的不适当治疗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①ICD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