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草型湖泊不同生态恢复方式对比研究--以济南市白云湖为例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及自然条件的改变,湖泊出现了多种生态问题,尤其是中小型浅水湖泊受到的影响更为剧烈.针对中小型浅水湖泊,本文总结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评估方法,并通过济南市白云湖这一典型案例,分析不同生态恢复方式对浅水草型湖泊的影响.济南市白云湖是济南市唯一的天然湿地,生态退化严重,近年来通过生态补水、建设人工湿地等方式对自云湖进行生态恢复.分别对白云湖不同区域进行调查,通过综合指标体系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探讨不同方式对白云湖生态恢复的效果.结果显示,生态补水和人工湿地建设都对自云湖的生态系统健康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其中生态补水是湖泊生态恢复的必要措施,人工湿地建设对湖泊水质的改善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市政污水处理量的增加,导致市政污泥产量剧增,若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环境问题.堆肥是一种固废资源再利用的有效工艺,将市政污泥采用堆肥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能避免污泥带来环境问题,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胡敏酸物质(Humicacid,HA)是堆肥中有机质中的重要部分,它的氧化还原能力和络合作用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评价堆肥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具有分析快捷、操作
以给水污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水玻璃为添加剂研制新型颗粒状给水污泥/粉煤灰基质(Graininessstromacalcinated bywatertreatmentsludge,Gscwts).采用正交试验对Gscwss制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以表观密度/吸水率作为综合指标,确定最优制备条件;通过吸附磷实验研究Gscwss对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影响因子对颗粒基质性能影响显著性顺序为烧结温
利用海带废渣制作成吸附剂,以结晶紫和孔雀石绿染料废水为处理的对象,通过批次试验方法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染料初始浓度、反应体系温度及溶液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海带废渣对结晶紫(CV)和孔雀石绿(MG)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95min、135min;吸附平衡时的去除率分别为86%和88%.染料浓度一定时,增加海带废渣的量可以增大去除率,但是会降低比
本研究以吡咯单体、正硅酸乙酯和天然石墨粉为原料,合成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石墨烯/Si02-聚吡咯(GS-PPy)复合材料,用以去除溶液中阴离子染料刚果红,并探讨溶液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刚果红去除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S-PPy复合材料对刚果红的去除效果远优于单独的聚吡咯(PPy),且在pH=4.0时,GS-PPy去除刚果红效果达到最好,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Nd-TiO2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N2ad-de)及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紫外光下,检测了催化剂对丙酸的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TiO2锐钛矿晶体结构,在浓度为70mg·L-1的丙酸溶液中,负载量为1.0%的Nd-TiO2光催化剂对丙酸的降解率最佳,最佳降解率可达25.
生物废水处理过程常常会受到于有毒化合物(如酚类化合物)的冲击.由于生长速度缓慢、对生存环境极为敏感,硝化细菌很容易受到抑制,导致硝化能力的丧失,引起出水氨氮负荷超标.本研究对含有硝化细菌的微生物进行驯化,使其适应苯酚的冲击,并产生对苯酚抑制作用的持久抵抗性.对于经苯酚驯化的硝化污泥当其突然暴露于苯酚时,NH4+-N去除率几乎不受影响.当苯酚被生物降解时,异养合成和硝化速率各自贡献了约NH4+-N去
本研究基于好氧活性污泥法,驯化得到对吡啶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群,可将50mg/L的吡啶于4小时左右完全降解.通过高通量测序对经口比院驯化的污泥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丛毛单胞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为15.5%,为优势菌属.为探索吡啶与优势菌降解酶的微观降解机制,采用分子对接方法模拟了吡啶与不同氧化还原酶(起化酶、双加氧酶、脱氢酶)的相互作用,得到它们复合物结构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吡啶与3-hy
从实验室已通过吡啶驯化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能够利用吡啶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细菌P1,经鉴定为辜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nonas testosteroni),利用该菌强化活性污泥对吡啶的生物降解和矿化.通过研究,在相同的总的生物量下,Comanonas testosteroniP1菌可以强化活性污泥对吡啶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且加入的Comanonas testosteroniP1菌占3.3%的生物量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与自然灾害使中国原有健康水生态系统遭受从局部到较大范围的退化损害,许多河道/水库/湖泊原有的清洁饮用水源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何采用有较好性/价比的技术为群众提供稳定的安全饮用水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990年太湖蓝藻大爆发导致许多以太湖优质水为原水的自来水厂无法为居民提供合格的饮用水.随后开展了为保障饮用水源为目标以及为控制太湖、滇池、巢湖等湖泊的富营养化为目标的实验
本文基于海洋生态环境和沿海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总结了渤海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012年以来,渤海海水质量总体呈企稳向好趋势,但近岸局部海域尤其是三大湾的污染仍堪忧,主要海洋环境问题包括富营养化和河口区盐度偏高等.陆源污染输入、自然岸线丧失、流域淡水人海量减少等是造成目前渤海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在回顾渤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