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采用粒度分级法(MCM)封闭粒数平衡方程(PBE),对搅拌槽内BaSO4预混连续沉淀过程进行CFD-PBE耦合模拟.考察了操作条件如进料浓度以及团聚作用对CSD分布和平均粒径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本文所考虑的粒度分布范围,无论是对于不考虑和考虑团聚的情况,均最少需要36个粒度分级数.粒度分级数越少,预测的CSD峰值越小,而CSD的拖尾越明显.采用MCM模拟得到的CSD与文献实验吻合较好,但C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100190 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222005 中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粒度分级法(MCM)封闭粒数平衡方程(PBE),对搅拌槽内BaSO4预混连续沉淀过程进行CFD-PBE耦合模拟.考察了操作条件如进料浓度以及团聚作用对CSD分布和平均粒径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本文所考虑的粒度分布范围,无论是对于不考虑和考虑团聚的情况,均最少需要36个粒度分级数.粒度分级数越少,预测的CSD峰值越小,而CSD的拖尾越明显.采用MCM模拟得到的CSD与文献实验吻合较好,但CSD峰值预测存在一定偏差.对于C0=19 mol/m3的情况,团聚几乎不起作用.进料浓度越大,CSD分布越窄,CSD峰值越大.随着进料浓度的增加,平均粒径急剧减小,团聚作用越明显,考虑与未考虑团聚模拟得到的CSD和平均粒径差别越大.团聚使CSD峰值减小,分布变宽,并向右偏移.
其他文献
本论文首先对国外液流电池建模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全钒液流电池(VRB)进行SIMULINK 建模,给出VRB 系统的简单模型,并明确了计算该模型各项参数的方法,而后验证复杂的VRB储能系统使用简单模型建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液流电池的充放电等特性.其后建立基于全钒液流电池的储能系统,用于抑制风力发电输出功率的波动,通过仿真验证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对风电功率波
基于高分子溶液的格子模型,本文建立了一个可以描述各种环境响应高分子凝胶溶胀行为的分子热力学模型.在该模型中,一共有两类参数,一类是溶剂与凝胶之间以及两溶剂间的能量参数εij ,另一类是高分子凝胶自身的尺寸参数Mc.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热力学模型只需较少的模型参数就可较好地描述温度及溶剂敏感型高分子凝胶的溶胀行为.此外,该模型还能关联pH 敏感型高分子凝胶的溶胀平衡数据,其趋势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而
高速逆流色谱作为一种基于液-液分配原理的新型分离技术,可用于异戊酰螺旋霉素的分离制备.溶剂体系的选择是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的关键.本文用分配系数测定法筛选适合分离制备异戊酰螺旋霉素的溶剂体系.以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V/V)为10:1:5:7 这一体系为例,进一步考察了温度、pH 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将这一体系初步应用于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分离得到异戊酰螺旋霉素II、III的纯度分别为95.8%、9
利用置于挡板后方的声发射传感器,采集高压液体喷雾撞击挡板产生声发射信号,结合功率谱分析,提出了临界良好雾化状态的声能量判据,即随着流量的增加,当液滴撞击挡板产生的声能量趋于平稳并开始缓慢上升,雾化准数由缓慢增加转变为迅速增大以及声能量均方差开始上升并趋于平稳对应的状态为良好雾化的临界状态.判据得到了摄像法和CFD模拟结果的验证.由此,获得了一种便捷、灵敏、实时、环保的雾化效果评价技术,为雾化性能考
本文研究了交叉三角形波纹通道的沟槽夹角α对传热和流动的影响.实验中使用热线热膜风速计对流道流场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α=90°时努塞尔数和摩擦系数同时达到最大,且j 因子和综合传热效率指数PEC 也达到最大.结合场协同理论对不同夹角沟槽的PEC和流动积分项Int以及平均协同角βm 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及模拟的数据都能与场协同理论较好吻合.
在乙氧基化反应中,环氧乙烷在反应混合物中的溶解度是影响反应动力学和装置操作安全性的重要数据.针对环氧乙烷的特殊性(难以通过实验来测定汽液平衡数据问题),提出了一种估算环氧乙烷在反应混合物中溶解度的方法.以乙二醇和三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为溶剂,测定了120~160℃温度范围内、压力p<0.6MPa时,环氧乙烷加入量与系统平衡压力、液相液位的实验数据.建立了基于UNIFAC 方程的环氧乙烷溶解度计算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泄漏源强是预测事故后果的主要影响参数,是事故应急救援决策的基础.本文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危险化学品泄漏源强的反算中,以期在化学品泄漏事发过程中快速准确的得出泄漏源源强数据.根据高斯烟羽扩散模型和下风向浓度测量数据,将计算浓度与测量浓度的误差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利用粒子群算法来确定源强;并通过模拟的测量浓度数据进行算法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应用于泄漏源强的反算是可行的,
为了探讨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机理,在强极性溶剂中制备了槲皮素-铜(Ⅱ)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槲皮素-铜(Ⅱ)的配位方式及槲皮素、铜(Ⅱ)和功能单体a-甲基丙烯酸之间的作用模式,结果显示槲皮素、铜(Ⅱ)和a-甲基丙烯酸三者发生了络合作用.透射电镜及平衡结合实验结果表明溶剂用量对印迹聚合物形貌及结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系统研究了金属配位印迹聚合物对槲皮素的结合性能.结果
利用Aspen Plus建立对酒精五塔蒸馏系统中精馏塔生产运作过程的静态模型,稀酒精流量为1,进料乙醇浓度为10%wt时,最优操作参数为:蒸汽流量为0.1711~0.1729,杂醇油侧线位置为第45~47 块板,酒精侧线流量为0.1031,杂醇油侧线流量为0.003112;应用最优操作参数的前提下,酒精产品品质符合国家食用酒精(GB10343-2002)标准优级以上.通过精馏塔塔内组分的分布及不同
通过二氧化碳(CO2)、环氧丙烷(PO)与马来酸酐(MA)的三元开环共聚反应,成功获得了一种新型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聚碳酸酯PPCMA.对PPCMA的结构进行了FTIR、1HNMR 及13CNMR表征,表明MA 成功开环嵌入PO-CO2分子链中,并对该新型三元共聚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引入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非线性约化法,对共聚物热降解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虽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