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范仲淹的人格魅力

来源 :第三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仲淹之所以被人铭记在心,与其说是他的文治武功,还不如说是他的人格魅力,人各魅力是范公“立功、立德、立言”三者的集中体现。本文试从造就范仲淹横空出世的天时、地理、人和环境;“三立”等方面的史实来探讨范仲淹的人格魅力。
其他文献
概述范仲淹在边疆时是如何识才、育才、用才、荐才,以及护才的,以致他的以守为主的战略思想得到贯彻实施,取得了戍边的成功。
范仲淹与韩琦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时人以“韩范”并称,名重一时。但在经略西事的战略与具体行动上,二人并不相同,比如,曾发生御夏战略攻守之争、是否修筑水洛城之争、是否调拔军马钱粮随巡陕西之争。但二人亦有大量的相同品性与相近之见,如范、韩都具有勇于担当、不计荣辱的政治品格;政治上屡有相互支持之举;常有不谋而合的政治措置,等等,且其相契相助的关系更是延及庆历新政之后,留下了千古佳话。文章即从上述异同之处,
范仲淹知睦州军州事不半岁,时间暂短也作出政绩,因而受到睦州百姓敬仰,其名被列入睦州贤守名臣祠堂,岁时奉祀,千余年来长期受到睦州人民的怀念传扬。政事之余,登高远眺,吟咏赋诗,赞颂大宋江山之美好,其一生为巩固北宋政权统治作出了光辉业绩。
在以往研究范仲淹的著述中,虽也间有涉及其选任官员的基本理念与改革实践的探讨,但作为专题研究成文者尚且未见。本文试从北宋仁宗朝前后官员“磨勘”制度的变革入手,重点解析范仲淹选任官员理念的内涵与实质;同时,站在政治权力分配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庆历新政中废的深层原因。
“家法”,又称“家训”、“家范”、“家诚”、“家规”等,通常指由尊长制定,用于规范家庭成员的各类规范准则。在宋代,制定能传承久远,使家族长盛不衰的家法,建构理想的家庭与社会秩序,始终受到儒者重视。范仲淹不仅以政治学术闻名,治家亦为人称道,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所创《义庄规矩》,经范纯仁增补刻石及后世子孙修订,不仅起到了规范范氏族人的功效,也广泛传播,为士人社会所效仿,成为宋代士大夫订立家法族
范仲淹一生,始终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从政并治军,上事君以忠,下临民以仁,在宋代诸名臣中,被尊为第一人。本文从元明士大夫对范仲淹评论,有以见历史上的伟人受后人崇敬,多是永恒的。
范仲淹经略西北防务,加强军备,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同时,努力减轻农民的负担。他尽可能地不增加中央财政支出,因为增加支出会导致农民负担加重。他把商业作为重要的军费来源,主张通过放松茶盐官榷增加收入,对促进茶盐的市场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文认为史料上关于“范仲淹的知杭州治绩”记载的变化,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北宋时期。除了《梦溪笔谈》以外,史料上没有关于范仲淹的知杭州记载。  该时期对其作为地方官的治理业绩记载较少,主要以记载其对西夏战争的功绩为中心。由此可见,这时期的范仲淹还没有被看作“著名的地方官”。北宋末期,将他评价为“名臣”虽然已经成为一种官方的认识,但所谓的“名臣”仅仅是将他作为一名活跃于中央政府的士大夫
政权的腐败危害极大,关系国家的命运与前途。任何时候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心的官员,都不会漠然视之。宋朝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自然也不会例外,必然会在反腐败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范公反腐败的吏治整顿,虽然限于历史条件,未能取得完全的胜利,但有此精神,也是足堪后人永远怀念和学习的。
思想家范仲淹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面千年传承励人上进的文化旗帜。前后的“忧”与“乐”两个内容融为一体。长期来有无数英雄志士秉此精神为国献身,多数侧重于前半句之“先天下之忧”,甘愿“先觉”而受难,不畏先行,以捐躯。纵观历史,“共患难易,同安乐难”。每逢国难当头,有志者不计个人得失:然而一旦大业有所成就,往往容易滋生私欲,争夺私利,甚至产生一批又一批的蜕化变质分子。反观能坚持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