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的探讨

来源 :第三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ffx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对其症状、肢体功能的影响。 方法:分别利用冰水浸泡法、冷热水交替浸泡法、压迫性向心缠绕法对54例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评定上肢疼痛、水肿、掌指关节活动范围、皮肤颜色、肩部症状及上肢功能以判断其疗效。 结果:①治疗前后冰水浸泡法组、冷热水交替浸泡法组、压迫性向心缠绕法组肩手综合征的症状及上肢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②皮肤颜色的改善冰水浸泡法和冷热水交替浸泡法优于压迫性向心缠绕法(P<0.01和P<0.05),上肢疼痛的改善冷热水交替浸泡法优于压迫性向心缠绕法(P<0.05)。 结论:本工作采用的治疗方法对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有其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胸腔镜技术在胸椎结核病灶清除和脊柱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胸腔镜技术治疗12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42例、T51例,T7-84例、T1 3例,T9-102例,5例行单纯病灶清除、7例在辅助小切口行前路钛板重建术.结果:1例T5结核因对侧病灶太宽且术中出血较多,无法在胸腔镜下完成而中转行开胸手术,余11例均顺利完成.伤口均达一期愈合,无明显的切口疼痛及肋间神经痛
目的:根据两组大样本脊柱结核数据的对照研究,探讨50年来我国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变化.方法:将方先之等1957年的脊柱结核423例作为历史对照组,解放军总医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30例脊柱结核作为一组,对比研究两组病例的年龄构成比、截瘫患者年龄构成比、各个椎体受累的发生率、截瘫患者椎体受累发生率、脊柱外结核的发生情况、外科治疗的方法、单纯脊柱结核治疗结果、合并截瘫患者的治疗结果.结
目的:报道一种新的经前路矫正结核所至严重后突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运用前路后突顶椎前移位的方法治疗椎体结核伴后突畸形5例,对比术前术后影像学表现,了解矫形效果.结果:5名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4.2个月;无脊髓神经并发症,术前脊髓神经症状在术后一段时间均完全消失:后突角度(cobb角)由术前32~55,平均42.2,改善为术后5~26,平均12.8;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植骨融合.治疗效果肯
目的:探讨影响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4年6月,我院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治疗81例脊柱结核并截瘫病人的术前、术后X片、MRI、ESR资料及术后伤口引流情况、治疗结果.结果:72例病人随诊26.4个月(3-58个月),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22级、后凸畸形明显改善;其中63例术前作MRI检查的患者,其X片显示的病椎数比MRI
目的:介绍脊柱后凸畸形矢状面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36例脊柱结核,胸腰椎陈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2例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4例采用后路固定矫形,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30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术z-plate钢板或钉棒内固定矫形术.结果:随访12-54个月,平均35个月,局部均无复发,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示椎间植骨融合,术后凸畸形明显矫正,平均矫正31°。术后平均
@@ 疫苗预防接种被认为是彻底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但在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虽然自1987年以来,全球六大洲28个国家共有近63个艾滋病侯选疫苗进行了156项临床试验,但目前仍无有效的疫苗问世。从而,HIV疫苗的研究策略仍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病毒免疫生物学和免疫病理学的飞速进展,保护性免疫的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表明:HLA—I类分子介导的细胞免疫,特别是由抗原特异性C
本研究采用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VR1020(以pUC18为骨架,具有CMVIE基因的启动子、增强子、内含子A序列、TPA信号肽序列和BGH转录终止序列及poly(A)信号,卡那霉素抗性)和真核表达载体pVA×1(通过FDA认证,卡那霉素抗性)构建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肾型SAIBk分离株的S1、M和N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根据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本课题组分离株SAIBK的全基因组序列
多表位核酸疫苗能被多种遗传背景的MHC分子识别、结合,从而得到高效的递呈;在细胞免疫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应对病原微生物的变异和免疫反应中的诸多不利因素,多表位核酸疫苗可能成为疫苗研究的突破口,为了探讨多表位核酸疫苗防治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IB)的可能性,本研究以本实验室鸡传染性支气管炎SAIBK株全基因组序列为材料,采用Lasergene软件对IBV结构蛋白进行二级结构分析,抗原表位分析采
减毒沙门氏菌是粘膜免疫的理想载体,是目前最常用的减毒活疫苗载体之一。本实验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中心的Roy CurtissⅢ教授馈赠的大肠杆菌E·coliX6212为中间宿主菌,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murium)X4550为终末宿主菌。采用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疾病防控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保存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AIBK株为材料。用RT-PCR方法扩增禽
本研究以本课题组构建的携带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M、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VA×1-S1、pVA×1-M、pVA×1-N、VR1020-S1、VR1020-M、VR 1020-N)的大肠杆菌工程菌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子分析和正交设计,摇瓶发酵对各重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的培养基条件进行了研究,包括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离子的筛选,并在5L发酵罐中扩大培养优化其接种量、培养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