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福平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报告

来源 :全国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暨第二届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新进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wl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某些药物致周围血液血小板计数减少导致出血性疾病,药物致血小板计数<100×1O9/L即可诊断血小板减少症,重症时血小板计数<5×109/L。规范化抗结核治疗是控制患者结核病的关键,利福平是一线抗结核药,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治疗中经常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较多见胃肠道反应、肝损害、白细胞减少、药物热等,较少见血小板减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分为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综合临床研究及文献认为利福平引起的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属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目前考虑其机制为:利福平为半抗原,进入人体血液后,与血浆中的高分子蛋白结合,能够刺激机体使其产生抗体,利福平与此抗体相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进一步与血小板表面的表达MHC Ⅰ类抗原结合,经过补体的参与,细胞损伤。并且药物-血小板-抗药物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可导致血小板的破坏。一般在正常情况时利福平与血浆蛋白复合物能够很快的被清除;但在有炎症等病理状况时,此复合物不能够及时的被清除,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相应的损伤,这些损伤大多数是在用药后数日至数月内发生的,大剂量并且间歇使用会增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利福平所致的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有用药史,停用利福平以后血小板大多能在7~10天内恢复至正常水平。在治疗结核病使用利福平过程中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相关副作用很重要,需要学会观察皮肤是否有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异常现象,定期检查血常规。有些患者用药前血小板量偏低时,需密切监测血小板,有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使用一切可疑药物,轻者血小板在30×109/L以上时,给予升血小板药对症治疗即可恢复正常水平,但是重者血小板在30×109/L以下时,需要给予糖皮质激素、输血小板和丙种球蛋白才能逐渐恢复正常。防治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积极处理,这样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身体伤害,大多数预后较好。
其他文献
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他们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更是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体育游戏作为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幼儿交往能力养成发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让幼儿快乐成长。
本文通过音乐艺术与篮球运动的有效教学实践,使幼儿在篮球运动中不仅收获了娴熟的篮球动作技能,更收获了参与运动的快乐和热情,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分析音乐与篮球训练的关系,将它们结合运用到平时的训练中。研究发现通过音乐旋律的变化和节奏节拍的运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觉性与积极性,消除疲劳。进而使幼儿在训练中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并提高其对动作技能的深刻理解,让幼儿在愉快而轻松的气
会议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孩子们是远离大自然的,他们在幼儿园里的一日生活、学习中,多数都是在幼儿教师创设的教育环境中活动,是一种非自然的环境.而"亲近自然,接触社会"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要求,文章就利用大自然的环境,开展幼儿园野趣活动做了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幼儿园开展的各种野趣活动,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回归到自然中去,在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中获得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并从野趣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
目的:评价氧化还原指示剂法(CRI,colorimetric redox indicato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性的效能.方法:使用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下发的结核分枝杆菌药敏熟练度测试标准菌株,以氧化还原指示剂法检测标准菌株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与标准菌株结果进行对比,计算CRI法定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结果:CRI法检测82株标准菌株,利福平
目的:观察DOTS策略规定化疗方案强化期肺结核患者严重胃肠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按照DOTS策略规定的化疗方案给予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温脾化湿方,每日一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取得较高有效率(97.8%和87.0%);(2)两组均显著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3)两组均可显著降低中医主症积分;(4
目的:通过密切监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完成疗程,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本院8年内项目管理的4155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抗结核治疗1周后检查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对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患者及时处理.结果:发生217例肝功能损伤,肝功能轻度异常167例,中度异常42例,重度异常8例,发生率为5.2%.结论:抗结核药易引起药物性肝炎,用药期间应注意肝功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痰菌定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92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应用莫西沙星治疗)及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各46例,治疗12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整体疗效,治疗后不同时期(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痰菌定植转阴率,治疗后的病灶及空洞变化,以及两组药物不良反应.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FDC)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FDC的安全使用提供政策依据.方法: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区结核病定点防治医院接受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420例,监测其疗程中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其ADRs发生的
目的:了解四川高县0~6岁儿童卡介苗(BCG)接种情况,为提高BCG接种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高县19个镇(乡)0~6岁儿童共6 517人进行调查.结果:0~6岁儿童BCG建证率、建卡率、卡证相符率、卡痕率分别为99.95%、99.98%、98.99%、97.66%,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9.11%、96.77%、98.13%,且城镇BCG接种率高于农村;
通过收集2013, 2014年两年的200例患者资料,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占67%。毒不良反应的发生男比女高达10%左右,发生不良反应年龄无明显差异。多见的毒不良反应依次为:肝酶升高、高尿酸血症、皮疹、白细胞减少、恶心、瘤痒、呕吐、腹痛、嗜睡、肌配升高、血小板减少、血尿、关节、肌肉酸痛、胆红素升高、胃出血、红斑、乏力。腹泻、尿素氮升高、视觉异常;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症治疗和处理占92.3%;药物减量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