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务关系中监督过失之适用 ——以安全责任事故犯罪为视角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疆克拉玛依特大火灾案、洛阳东都商厦大火案以及各地煤矿坍塌透水、爆炸等重大、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的接连发生,我国学界开始关注监督过失理论在安全责任事故犯罪中的适用问题,相关论著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也逐渐多起来,以致有学者认为引入监督过失理论“已经不是讨论可能性的阶段,而是应该探讨如何使其理论在立法和司法中得到体现和贯彻。”这种观点的愿望同然是好的,但不免有些盲目乐观。在某些具体领域,监督过失是否适用仍然存在理论上的误区,有予以厘清的必要。本文试图以安全责任事故犯罪为视角,探讨监督过失在职务关系中有否适用空间以及如何适用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例不典型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案例资料,通过现场勘查与尸体检验,对死者的死亡原因及死亡过程进行推断。本案中,在通过病理检验、毒物分析排除了猝死及中毒死后才考虑到机械性窒息死亡的可能。通过对这一不典型的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例的分析研究,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与同行共勉:(1)遇到不典型的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例时,不要先人为主,得出一个片面的、也许不正确的答案,要全面分析各种损伤及尸体征象,厘清它们之间的
通常情况下,男性杀害女性,或者女性伙同其他男性杀害女性的分尸案件较常见,多数因男女不正常两性关系、侵财等引起,而直系近亲女性杀人分尸案则比较少见。本文介绍了一例女性杀死近亲属分尸抛尸案的案例资料,通过法医学分析,对尸源、第一现场以及犯罪嫌疑人等进行了确定。并提出作为此类案件中的相关女性,对其进行认真仔细的心理分析,往往对案件的侦破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介绍了一例杀人焚尸案的案例资料,对案件进行法医学分析,判断了案件性质、作案时间与作案现场,对尸源进行确定,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刻画,最后重建作案过程,简述破案结果。
本文介绍了两例他杀伪装自杀案件的案例资料,通过对该案件的分析,指出法医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进行全面的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结合痕迹检验,从死亡原因、死亡时间、致伤工具上判断死亡方式和死亡性质,发现疑点,追查事实真相,揭露犯罪分子掩耳盗铃、画蛇添足的伎俩,去伪存真,准确判定案件性质,为侦查提供重要线索和方向,发挥法医侦破此类案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某年2月26日,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了张某被杀案。在此案侦破过程中,法医人员根据案情的进展,对张某尸体先后进行了四次检验。破案后通过对该杀人案四次尸检的资料进行分析,认为虽然四次检验每次检验都有收获,但也暴露出了基层法医工作中尸检不规范;检验不细致;分析片面,与现场勘查、调查访问相脱节等问题。同时提出有些损伤有必要重复检验,并指出建立尸体解剖室的重要性。
本文介绍了一例在化粪池内发现白骨化尸体的案例资料,对现场勘查及尸体检验情况加以说明,通过法医学手段,对死者个体特征进行刻画,对死亡方式与案件的性质进行分析,最终确定犯罪嫌疑人,完成案件的侦破。
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形成了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光荣传统。这一光荣传统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大理论课题的回答,呈现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新时代表达,转化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巨大推动力。这一光荣传统是激励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过去
本文介绍了一例水中尸体死亡方式判断的案例资料,并对尸体检查的情况进行了简述。本案中,法医根据尸体的腐败程度、蛆虫的长度、胃内食物的消化程度,结合调查访问情况分析了死亡时间。常规提取死者的肝脏进行理化检验,结果显示死者肝脏中均检出毒鼠强成分。通过审讯最后确定了犯罪嫌疑人。
本文介绍了四例分尸案的案例资料,对案件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四个案例的共同点均为一人作案、作案地点隐蔽,且抛尸地点特殊。可见杀人分尸案件的作案动机、作案人数、作案地点、作案方式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杀人分尸为了毁尸灭迹,且其中多有隐情。
本文介绍了一例命案的案例资料,通过分析现场勘查所得到的信息,犯罪嫌疑人的部分特征得以明确。根据现场血迹情况,法医分析血液滴落到尸体上时,死者是静止的;血液滴落到尸体上后,一定时间内死者也是静止的,没有移动或被移动;犯罪嫌疑人的出血部位与死者臀部是较为垂直的位置关系。而依据现场分析,受害人是没有到过中心现场东侧土路的。血迹指向是远离中心现场的,那么这趟血迹应该是犯罪嫌疑人逃离时所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