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分析南通地区气象影视的发展现状,第一就地市级天气预报节目中存在天气预报区域分布差异小,主持人讲解的部分内容会显得单薄的问题,结合南通电视台节目改版的契机,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做了些创新,增加服务内容,立足于走本土化和民生化的道路,整合节目内容,力求精细化,多元化,发挥电视媒体优势进行气象科学知识普及,使天气预报节目承担起防灾减灾、宣传气象的责任,成为公众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第二就加快推进市代县气
【机 构】
:
南通市气象局,南通,226018 海安县气象局,海安,2266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南通地区气象影视的发展现状,第一就地市级天气预报节目中存在天气预报区域分布差异小,主持人讲解的部分内容会显得单薄的问题,结合南通电视台节目改版的契机,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做了些创新,增加服务内容,立足于走本土化和民生化的道路,整合节目内容,力求精细化,多元化,发挥电视媒体优势进行气象科学知识普及,使天气预报节目承担起防灾减灾、宣传气象的责任,成为公众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第二就加快推进市代县气象影视节目,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其中的利弊,统筹规划了南通地区的气象影视服务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市代县制作的途径和机制,努力推进气象影视节目的集约化发展,实现市县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其他文献
现在的计算机是日新月异,对计算机的应用普及面也很广,而计算机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相当深远地影响,那么作为一个的“幕后”支持者——计算机机房,它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接地系统的选择及电阻值的选择,其次介绍了电源系统、网络及通信系统等的防雷电波侵入及防过电压保护措施,然后介绍了防雷、防静电检测的防雷装置的安装和使用情况、接地形式及参数检测等。
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市7个人工观测站2001-2011年11年内暴雨个例进行筛选,以3站或3站以上日雨量≥50mm的个例为研究对象.选取与大气层结、垂直运动和水汽条件相关的物理量.结果表明:影响连云港的暴雨主要发生在7-8月,即江淮梅雨期后的北方盛夏期.高空200hPa急流区右侧及急流分流区与暴雨有密切关系.中空500hPa正负涡度平流区均可发生暴雨,出现西南急流时容易产生暴雨,高度场的变化与季节有较
利用1959~2011年镇江雷暴日和2009~2011年闪电定位仪资料,统计分析了镇江地区雷暴日分布情况及闪电活动特征.主要结论有:(1)扬中市雷暴日最多为32.3天,市辖区最少29.6天.雷暴日每10年约减少1天,扬中市减少2天.(2)7月雷暴日最多,夏季雷暴日约占全年68%,只有不到2%发生在冬季.(3)各地区正闪次数均少于负闪次数.总闪、正闪及负闪次数均是句容市最多,扬中市最少.闪电高发期集
利用淮安区站新旧站址2010年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对比观测资料,运用差值及其标准差法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原因,并对主要气象要素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淮安区站新址与旧址之间观测数据总体较好,但因周边环境发生较大改变,气温、风和相对湿度存在一定偏差,使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两站址的资料有一定的相关性,气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地温等要素经过差值订正后可以相互代替.
对南京地区6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雷暴日逐月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南京地区雷暴日变化规律和特征,并对南京地区进行了雷电防护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南京地区为雷暴多发区,南京市区、溧水、江宁、六合年雷暴日呈增长趋势,高淳、浦口年雷暴日呈下降趋势,其中六合年雷暴日增长趋势最为明显,高淳年雷暴日下降趋势最为明显;雷暴月变化呈单峰型,67.73%的雷暴出现在夏季,冬季很少,只有1.56%.
常州市气象台研制开发的基于CMACast的气象基础数据库系统依托SQLsever数据库语言系统,配合使用各种编程语言和气象软件将各类气象或气象有关的信息分类入库,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开发了一系列的数据库应用模块,建立了一个具有本地特点的综合性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为常州气象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支撑条件,为市、县气象部门的基本气象业务和今后的建设项目提供数据库支持.
利用洪站新旧站址2012年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对比观测资料,运用差值及其标准差法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原因,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洪泽国家气象观测站新址与旧址,因周边环境和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新址与旧址月平均气温差值为负值、最低气温相对不够稳定,相对湿度和风速差值均为正值,风向相符率一般.显著性检验结果说明,拟迁新址和现址各要素平均值差异不显著.
利用淮安基准站地面观测资料气象站1993-2012年二十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淮安地区霾天气出现的年季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分析,总结出淮安出现霾的年际、月际、季节变化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和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淮安霾天气日数除6月因秸秆燃烧产生大量的气溶胶引起的霾外,11月是最多的,秋冬两季占全年霾天气日总数的57%;不管是从霾的发生概率,还是从霾的发生强度分析,淮安霾天气都呈现持续增加
采用1960-2011年西南地区(102°~107°E、25°~32°N)20个测站逐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1960-2011年这52年来旱涝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典型干旱年份、多雨年份环流特征、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在这52年里,1961、1968、1976、1999年为多雨年,1977、1982、2003、2006、2009、2010、2011年干旱年,尤其2009-2
2012年6月中上旬,江苏出现了持续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本文从天气背景、地面气象要素特征、边界层结构及污染情况等几个方面对此次雾霾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及周边省市秸秆焚烧造成大量的气溶胶粒子悬浮于空中,是造成江苏出现持续不同程度的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为雾滴形成中提供了丰富的凝结核;频繁的弱降水过程对雾的形成和霾的加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辐射贴地逆温和平流逆温为这段时间的浓雾和霾的维持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