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仔鱼开口摄食至卵黄囊消失(8~12日龄,共5d)时饲喂含57%葡萄糖的饲料作为高糖刺激,以饲喂无碳水化合物饲料的仔鱼为对照;刺激结束后,分别以无碳水化合物和高碳水化合物(35%糊精)饲料饲喂经历和未经历高糖刺激的仔鱼,持续20周后各饥饿和恢复摄食21d,对期间糖异生途径关键酶的基因表达和活性、血糖以及糖原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饥饿时间的延长,摄
【机 构】
:
国家水产饲料安全评价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10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仔鱼开口摄食至卵黄囊消失(8~12日龄,共5d)时饲喂含57%葡萄糖的饲料作为高糖刺激,以饲喂无碳水化合物饲料的仔鱼为对照;刺激结束后,分别以无碳水化合物和高碳水化合物(35%糊精)饲料饲喂经历和未经历高糖刺激的仔鱼,持续20周后各饥饿和恢复摄食21d,对期间糖异生途径关键酶的基因表达和活性、血糖以及糖原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饥饿时间的延长,摄食高碳水化合物饲料的西伯利亚鲟能够通过增加糖异生酶的活性和肝、肌糖原的分解来维持血糖水平;而在摄食无碳水化合物饲料时,主要通过提高糖异生途径来维持饥饿期间的血糖稳定。饥饿后恢复摄食会提高摄食高碳水化合物饲料西伯利亚鲟的餐后血糖,并导致肌肉糖原的超补偿增长,这可能是由于糖异生途径被提高所致。饲料中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开口期高糖刺激在饥饿和恢复摄食期间对西伯利亚鲟的糖异生途径均存在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本试验配制蛋白质(24%、36%)和碳水化合物(0%、20%、40%)水平不同的6种饲料.选取罗非鱼(初始平均体重为10.29±0.01 g),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缸20尾),每天饱食投喂2次,饲养56天.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水平均对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鱼体成分产生显著影响.在同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鱼体蛋白质、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蛋氨酸(Met)水平对暗纹东方鲀生长性能、血液指标、肝脏中抗氧化基因、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表达和肌肉氨基酸成分的影响,旨在确定其对Met需求量.将均重为8.01±0.16g的暗纹东方鲀随机分为6组,每组三个重复,分别饲喂Met水平为0.66%(对照)、0.82%、0.91%、1.04%、1.14%、1.29%的等氮(43%)等能(3.12 Kcal/g)饲料60 d.结果表明:增重率
本试验以奥尼罗非鱼幼鱼(初始体重为0.81±0.02g)为试验对象,基础饲料以豆粕和菜籽粕为主要蛋白源,蛋白含量为29.0%.通过向饲料中添加MnSO4·H2O,使饲料中锰含量分别达到64.25,73.93,107.15,154.02和192.22 mg/kg.经过60d养殖试验后,发现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n对罗非鱼幼鱼的末均重有显著影响(P<0.05);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成活率、饲料系数均不
实验以鱼粉和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制成七组等氮等能的饲料,总磷水平分别达到D1(5.3 g/kg)、D2(8.0 g/kg)、D3(10.1 g/kg)、D4(12.9 g/kg)、D5(15.6 g/kg)、D6(20.3 g/kg)、D7(25.2 g/kg),探究满足养成中期异育银鲫的最适磷需求量.实验在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9周.摄食率随饲料磷含量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饲料效率则呈先
以正常草鱼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草鱼脂肪变性肝细胞离体培养模型,比较不同浓度的脂肪乳剂(LE)和胎牛血清(FBS)对草鱼营养性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佳诱导剂及浓度,并分析20%的脂肪乳剂引起草鱼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可能作用机理.采用20%脂肪乳剂0.5-2 ml/L和含20%、5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孵育草鱼肝细胞48h后,通过油红O染色提取定量分析肝细胞内的TG含量,倒置显微镜观察脂滴积
在草鱼肠道转录组测序(RNA-Seq)结果基础上,以草鱼肠道粘膜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草鱼胆固醇合成酶FDFT1、FDPS、SC5DL、LSS的基因片段,运用DANMAN软件进行片段序列的氨基酸推导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草鱼FDFT1、FDPS、SC5DL、LSS基因片段长分别为786、886、951、1230bp,分别编码260、294、301、409个氨基酸的蛋白。四种胆
本试验研究了亚麻酸(LNA)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酪蛋白为蛋白质源,不同脂肪酸乙酯为脂肪源配制7种不同LNA水平的等氮等脂半纯化饲料.试验饲料LNA实际含量分别为0.00%、0.10%、0.32%、0.63%、0.98%、1.56%和2.04%,其中不添加LNA的是对照组.所有饲料含有相似含量的亚油酸和油酸.驯养2周后,选取体重2.10g的健康幼鱼84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4
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从大黄鱼肝脏中获得脂肪酸△6去饱和酶的cDNA全长.脂肪酸△6去饱和酶全长为2049bp,其中5-UTR为107bp,3-UTR为604bp,开放阅读框1338bp,编码445个氨基酸,预测得到该氨基酸分子重量为52.04KDa,理论等电点为8.47.将该序列提交到Genbank,获得登录号为JX434611.系统进化树显示大黄鱼脂肪酸△6去饱和酶与其它鱼类的△6去饱和酶
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指标的影响。将凡纳滨对虾暴露于20mg/L的氨氮中进行胁迫,于胁迫后的0、6、12、24和48h取样测定血细胞总数(THC)以及血细胞的活性氧(ROS)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凋亡率、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和吞噬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胁迫组对虾的THC在24和48h显著下降;胁迫组对虾的血细胞ROS含量和NO含量分别在6h和24h开始显著上升,血
目前为止,仅有有限的研究报道了鱼类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 Ⅰ)不同亚型的基因和功能.本研究证实了黄颡鱼三种CPT Ⅰα(CPT Ⅰα1a,CPT Ⅰα1b和CPT Ⅰα2a)和一种CPT Ⅰβ亚型的存在,并研究了它们的的分子特征和表达水平.同时,我们分析了一些组织CPT Ⅰ的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黄颡鱼四种CPT Ⅰ亚型呈现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及跨膜域结构.尽管四种构型均在肝脏、心脏、白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