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区某高层框剪商住楼混合隔震分析

来源 :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359483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高烈度区某高层框剪结构因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强烈.普通结构很难满足抗震要求的问题,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出了采用混合隔震技术进行设计.并探讨了如何解决位于高烈度区采用橡胶隔震支座出现拉应力的问题。通过ETABS软件对混合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分别进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对比分析两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层剪力、层间位移角、加速度和地震输入能量的变化,并确定了水平地震减震系数. 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抗拉隔震支座的混合隔震技术后.可按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进行上部结构设计;多遇地震下混合隔震结构层间位移角与楼层加速度的最大减幅分别为63%和50%;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拉应力以及隔震层的位移都控制在规范限值范围内;混合隔震充分融合了橡胶隔震支座和粘滞阻尼器的优点.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
其他文献
救灾物资的分配是地震应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选取灾区区域大小、受灾程度、人口密度、灾区群众需求作为聚类分析的要素,对各灾区进行需求属性的模糊聚类分析.对各灾区获取救灾物资的优先级程度进行分组,进一步通过对分类后的群组排序.确定各群组的优先级。将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建立分配模型,将救灾物资的分配问题转化为背包问题求解,借助遗传算法求解背包问题,得到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最后,通过一个仿真算例阐
本文基于显式有限元结合局部人工边界的方法,给出了二维“V”型河谷地形模型在SV波垂直入射下地面运动数值解,并分析其地震动分布规律以及两侧不同的边坡角度对于地震动分布规律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谷底的角点、两岸靠近河谷的点两侧谷坡靠近谷底的点以及靠近两岸的点,对地表位移有放大作用,而对其邻近区域地表位移有抑制作用。这是由于角点处存在面的相交和转化,故波形转换更加强烈,并且以其为中心有一定的影响区城,越
本文主要为了检验新型伸臂消能结构能否在地震作用下起到耗能战震的作用,通过震动台试验.对伸臂固定模型和新型伸臂消能结构模型分别从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应变及阻尼器反应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型伸臂消能结构较传统仲臂固定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为了明确屋面荷载对网壳结构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中建立了网壳结构冲击响应的数值模型.并分析屋面荷载对网壳结构抗冲击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仅变化屋面荷我的条件下,增大屋面荷载网壳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变差;而依据规范设计的网壳,屋面荷载对网壳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影响不大.
本文在玉树地震工程震害科学考察期间,利用脉动测试方法,对玉树地震灾区20余栋不同结构类型的受损房屋建筑的结构自振特性进行了现场测试,获得了被测房屋结构的实测基本自振周期,并对被测房屋的震害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关于结构震害程度与结构自振周期变化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
本文运用ABAQUS结构非线性分析软件模拟分析了百花大桥曲线段在汶川地震中实际倒塌的过程。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倒塌情况及震后现场分析的倒塌原因相吻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桥的第5联整体倒塌是由于在地震作用下,梁体与桥墩之间发生较大相对位移引起落梁。落梁的牵拉和碰撞作用致使桥墩地震损害加剧,并导致曲线梁段落梁与桥墩倒塌相继发生。设计中如果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落梁的发生,将有可能避免桥梁结构倒塌。
为了满足大跨空间结构非一致地震动输入的需求,本文对一合成地震动场的相干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基岩地表相距较近点的地震动间相关性好,相干系数均值在0.7到0.8.最大值接近1.0。相干系数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相距较近的土层场地低频地震动间的相关性很好,干系数平均在0.8以上。低频地震动的相关性亦随相互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频率大于5 Hz的高频地震动之间相关性弱,各种距离上的相干系数值均小于0.5.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城市综合抗震防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成果已不再停留在纸面上,而是采用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实用性和可探作性。本文结合四川省泸州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工作,对抗震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的实际应用和主要功能进行了阐述。
本文以典型的高速公路RC梁式桥为对象,参照FEMA440的性能点求解方法,采用基于Puslaover分析的能力谱方法进行了桥梁破坏机理及倒塌模式研究,对比分析了顺桥向连梁拉杆对全桥抗震性能的作用。通过Puslaover分析,可以得到全桥结构塑性饺产生、发展以及结构破坏的全过程。确定桥梁结构在预期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由结构塑性饺的发展顺序可知,固定支座所在桥墩首先破坏,连梁拉杆装置对提高桥梁的整体
近年来。研究者们进行了地震中受损的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修复和加固研究,提出了包括碳纤维、外包钢套、玄武岩、钢铰线—聚合物砂浆以及水泥基灌浆料加大截面等多种修复加固方法。本文对以上几种加固方法的特点,试验试件特征和试验步骤.震损程度以及试验结果进行了综述.比较分析了几种不同方法修复后受损节点的承载力和部分抗震性能的指标。比较说明.通过适当地的加固处理.受损构件完全有可能达到甚至是超过受损前的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