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青少年群体是创伤后的易感人群。青少年在经历自然灾难后也有PTSD的症状,这种症状会影响他们当下的情绪、社会、学习和生理等多方面的反应。先前的研究多为横向研究,缺少在时间进程中描述PTSD的发展趋势;而在影响因素方面,先前研究往往只关注单一因素,缺乏多样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来考察汶川地震后的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在震后1年-2.5年间的变化发展以及个体差异。研究采用问卷法,在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汶川县和茂县取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初一、高一两个年级的学生234名,在地震后1年、1.5年、2年和2.5年等四个时间点进行调研。本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后1年-2.5年间青少年PTSD的发展趋势存在三种亚类型,分别是持续高PTSD的"长期受损者"、持续低PTSD的"心理韧性者"以及先高后低的"心理恢复者",比例分别是16%、65%和19%。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没有出现第四类,即PTSD随时间变化先低后高的"延迟受损者"。研究者认为,青少年PTSD发展趋势的亚类型及其所占人群比例可能会因为不同创伤类型和文化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在影响因素方面,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年级对于PTSD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高年级的青少年,其PTSD症状倾向于随着时间有所缓解。而低年级的青少年倾向于稳定的类型。在创伤暴露方面,房屋损失高可以区分PTSD发展趋势中"心理韧性者"和"长期受损者"的两个群体,房屋损失低可以区分"心理韧性者"和"心理复原者"两个群体。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情绪性人格是个体PTSD发展过程的危险因子。情绪性可以区分PTSD发展趋势中"心理韧性"和"心理复原"的两个群体以及"心理韧性"和"长期受损"的两个群体。本研究还发现开放性人格是PTSD发展的保护性因子。开放性可以区分"长期受损"和"心理复原"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