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9根高轴压比高强纵筋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井字箍矩形截面足尺框架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讨论和分析了框架柱的纵向钢筋、箍筋及混凝土的应变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轴压比和混凝土强度的提高,纵向钢筋的最大拉应变减小,混凝土的拉应变增加较快;外箍应变始终大于内箍应变;单肢拉条箍具有与封闭箍筋相同的作用。
【机 构】
:
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上海2014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9根高轴压比高强纵筋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井字箍矩形截面足尺框架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讨论和分析了框架柱的纵向钢筋、箍筋及混凝土的应变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轴压比和混凝土强度的提高,纵向钢筋的最大拉应变减小,混凝土的拉应变增加较快;外箍应变始终大于内箍应变;单肢拉条箍具有与封闭箍筋相同的作用。
其他文献
基于缩减弹性模量的理念,建立计算加肋轴对称组合壳塑性极限载荷的有限元方法.提出轴对称壳单元“弹性状态”、“局部屈服状态”和“截面屈服状态”的判断条件.外载荷分成若干载荷步,分步加载,通过缩减“局部屈服”单元的弹性模量,模拟组合壳的弹塑性应力状态,直至组合壳达到“截面屈服”的塑性极限状态,从而得到组合壳的塑性极限载荷.编制了有限元计算程序,算例表明该方法计算时间省,计算精度较高,可用于工程计算.
剪力滞效应导致钢—混凝土组合梁混凝土板的纵向正应力沿板宽度方向分布不均匀,为了深入分析影响剪力滞效应的机理,本文假设混凝土板的纵向位移沿板宽方向的分布形式为N次抛物线函数,应用最小势能原理,得到考虑剪力滞效应的部分粘结组合梁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给出任意分布荷载作用下两端简支组合梁的解析解,最后给出数值算例,通过与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
弹丸对半无限介质的侵彻过程可分为冲击开坑阶段和稳定侵彻阶段.本文基于Mohr-Column准则,用滑移线理论和冲量定理推导出了卵形弹丸正入射半无限靶时冲击开坑阶段的阻力公式,用柱形空腔理论描述了稳定侵彻阶段的阻力.最后,计算了卵形弹丸侵彻过程的阻力,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在变化趋势和持续时间上一致.
以含滚动轴承结构为例,利用有限元方法通过过渡层等效和节点耦合约束两种方式,计算了含滚动轴承结构的模态.计算结果说明:在采用实体单元的有限元模型中,采用过渡层刚性连接模拟滚动轴承,由于局部刚度的增加,使得结构的一阶模态频率增大;而采用节点耦合的方式能真实模拟滚动轴承的刚度特性.
利用铅芯橡胶支座叠层橡胶良好的剪切性能以及铅芯的阻尼特性,以大连湾跨海大桥方案为背景,通过选取合理的影响参数(屈服力和屈服后刚度),在横向地震输入下,对于在边墩、主塔与加劲梁间设置铅芯橡胶支座的多种方案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置了铅芯橡胶支座后的结构,在横桥向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主要控制节点的位移和控制截面的内力都得到了降低.
车辆通过桥梁时产生的耦合振动信号中包含车辆和桥梁的动力特性,可用于桥梁的健康监测.本文把车和桥分别简化为弹簧-阻尼-质量和Timoshenko梁,导出车桥耦合振动的控制方程,然后基于迭代过程,应用状态空间法求解Timoshenko梁的振型和频率,并根据振型的正交特性利用振型叠加法分析其强迫振动,得到车辆和桥梁的相互作用及其动力响应.最后给出了数值算例,从车辆加速度信号中识别了桥梁的固有频率.
参照英国奎奈蒂克(QinetiQ)公司研制的“微风”(Zephyr7)太阳能无人机,在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在同样展弦比条件下,分别建立了单机身和双机身无人机结构模型,比较了两种结构在振动特性上的区别,结果表明,在无约束条件下,双机身结构要比单机身结构的固有频率低,前者具有结构优势,但易受风载荷影响;单机身结构应多关注抗弯性能,而双机身结构应多关注抗扭性能;找到了两种
竖向刚度突变结构的下部与上部抗侧构件体系不同,导致其刚度发生突变,成为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了改善竖向刚度突变结构抗震性能,引入了层间隔震技术。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抗震结构及其层间隔震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抗震结构及其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反应和时程响应,由有限元结果可知:增设隔震装置后,传统抗震结构“硬抗”的策略转换成了“柔克”的思路,原本扭转效应明显的振型分量显著减
利用耗能减振装置连接相邻结构可以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响应。该文用Kelvin型阻尼器连接两相邻高层建筑结构,基于已有的相邻单自由度结构Kelvin型阻尼器优化参数理论,通过将相邻结构简化为等效双体单自由度体系与相邻多自由度体系被动控制效果的比较,验证了基于双体单自由度体系推导的阻尼器优化参数表达式同样适用于相邻多自由度结构,并比较了不同阻尼器布置方案对减轻两相邻结构振动响应的控制效果。
本文主要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对大陆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与台湾的《建筑物耐震设计规范及解说》中抗震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并对比介绍了两个规范的抗震设计总原则。抗震设计方法中比较内容:横向地震作用力和竖向地震作用力。通过工程实例的计算,表明在短周期(0.1s<T<Tg)条件下,大陆抗震规范计算出地震作用力比台湾抗震设计规范计算出地震作用力值大,也就是大陆抗震设计方法较台湾抗震设计方法偏于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