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卵涡鞭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来源 :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x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制备抗血卵涡鞭虫的单克隆抗体(McAb)并研究其初步应用.方法 用血卵涡鞭虫可溶性抗原免疫8周龄雌性BALB/c小鼠,经常规融合,以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分泌高滴度、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使用所得单抗检测血卵涡鞭虫样本,最终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感染血卵涡鞭虫的三疣梭子蟹.结果 获得3株分泌高滴度抗血卵涡鞭虫可溶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2B2、3G4、4G7),分泌抗体经鉴定均为IgG.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结果表明,三株单抗都与血卵涡鞭虫可溶性抗原呈强阳性反应, 而不与三疣梭子蟹其它病原孢子虫、溶藻弧菌及三疣梭子蟹血淋巴等发生交叉反应.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卵涡鞭虫可溶性蛋白抗原灵敏度为100pg/ml.结论 制备的抗血卵涡鞭虫可溶性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高滴度、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且在病原的临床检测方面有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新鲜度是鱼类或鱼类制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产品最终质量十分重要.鱼类新鲜度的传统检测方法主要有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态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鲜度指标(K值)等,但这些检测方法测定耗时长、操作较复杂需要高技术的操作人员,不能满足快速检测的要求.为了满足快速检测淡水鱼新鲜度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快速检测淡水鱼新鲜度的方法—一电导法,实验以草鱼为样品,研究-3℃、3℃贮藏过程中鱼肉浸出
江西省是我国草鱼养殖主产区之一,每年5月份至10月份一龄及二龄草鱼种因暴发出血病而给渔民带来了巨大损失.为了最终实现对该病进行防控的目的,对病原的鉴定及检测方法的建立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本人手2009年9月下旬在江西省南昌市收集一龄、二龄具典型出血症状的草鱼种样品,取肌肉、内脏研磨,组织液经离心、过滤除菌后进行攻毒实验和细胞感染实验.结果发现实验鱼大量死亡且出现典型出血症状,取病变组织电镜观
从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3种水产动物病原菌鳗弧菌(V.anguillarum)MN、鳗弧菌(V.anguillarum) 3101、费氏弧菌(V.fischeri)及对虾肠道中分离的1种非病原菌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培养液中分别获取了分泌性蛋白,进行SDS-PAGE,并将表达量高的蛋白进行MALDI-TOF/TOF质谱鉴定.结果显示,有6条主要蛋白带被鉴定出来,分别是鳗弧菌金属
研究渔药氧氟沙星(OFLX)对CYP3A酶活性,CYP3A和PXR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确定OFLX-PXR-CYP3A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草鱼肾细胞系(CIK)中CYP3A指示酶类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活性并建立CYP3A酶活性体外检测方法;在获取CYP3A和PXR基因cDNA序列基础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CYP3A和PXR基因转录水平并建立检测基因表达量方法;通过
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Carp Reovirus,GCRV)是水生呼肠孤病毒中致病性最强的毒株,其基因组由11条分段的dsRNA片段组成.其中VP5蛋白由S%基因片段编码,VP7蛋白由S10片段编码.VP5与VP7蛋白在介导病毒粒子进入宿主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患出血病的草鱼中分离草鱼呼肠孤病毒,命名为GCRY096.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草鱼出血病病毒(Grass carp hem
实验采用了自来水双层琼脂检测法和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不同载体、不同加工参数的选择对蛭弧菌BDF-H15粉剂生产的影响,以及对优化加工参数条件下的蛭弧菌复苏率和复苏蛭弧菌的噬菌能力检测。对蛭弧菌粉剂的生产做了初次报道,为蛭弧菌不同剂型的生产提供了依据。另外,蛭弧菌粉剂的制备更有利于产品的保藏、运输和使用。
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是一种能够引起海水鱼类"白点病"的纤毛虫,海水鱼类在感染刺激隐核虫后能够产生免疫力和获得性免疫保护效应.本实验用弗氏佐剂和白油佐剂两种佐剂,分别与刺激隐核虫幼虫和刺激隐核虫膜蛋白这两种免疫原混合乳化制成疫苗,腹腔注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并于每周抽血,测定各实验组斜带石斑鱼血清的阻动效价;另外,初次免疫后的4周、
本文作者研究了在光照为33301X的条件下,菹草鳞芽对水体中弧菌、异养菌的抑制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菹草鳞芽在温度15℃下,密度分别为10ind/L,15ind/L和20ind/L时,对水体中弧菌均有显著抑制效果,其中密度为20ind/L试验组对弧菌抑制效果极显著。对异养菌的抑制效果不如弧菌,仅密度为20ind/L试验组对异养菌有极显著的抑制效果,其它2组差异不显著。在培养温度为25℃时,3个不同密
沙门氏菌(Salmonella)、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四种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本文根据沙门氏菌的侵染上皮细胞表面蛋白基因(invA)、单增李斯特菌的侵入关联蛋白基因(iap)、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和副溶血性弧菌的
2008年4-5月,浙江舟山佛度网箱养殖鮸鱼发生疾病并造成规模死亡,主要症状表现为肝、脾、肾脏有许多大小为0.5-1mm的白色结节.从具有典型白色结节症状鮸鱼的肝、肾脏及结节部位分离到一菌株MY-1,人工感染实验表明该菌株对健康鮸鱼具有较强致病性,且能复制出与自然发病鮸鱼相似的白色结节症状,初步确定所分离的菌株为引起网箱养殖鮸鱼内脏结节病的致病菌.进一步通过病原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