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分子蒸馏技术具有加热温度低,过程温和,受热时间短等优点,适合于高沸点和热敏性物质的分离,特别适合应用于油脂的精深加工.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在功能性油脂制取、天然维生素和甾醇提取、不饱和脂肪酸提取、甘一酯和甘二酯提取等方面的应用.
【机 构】
:
河南华泰粮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安阳 456400
【出 处】
: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蒸馏技术具有加热温度低,过程温和,受热时间短等优点,适合于高沸点和热敏性物质的分离,特别适合应用于油脂的精深加工.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在功能性油脂制取、天然维生素和甾醇提取、不饱和脂肪酸提取、甘一酯和甘二酯提取等方面的应用.
其他文献
以正常植物油脂和再生油为实验对象,利用离子迁移谱(IMS)技术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植物油脂和再生油在IMS谱图上存在差异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掺入不同比例再生油的正常植物油脂也能够有效鉴别出来,灵敏度达到5%,20%以上掺伪量的鉴别准确率可达到95%.本实验表明离子迁移谱是一种快速有效筛查再生油的方法.
为获得生长活力较强、高产花生四烯酸的高山被孢霉突变株,以生物量、含油率和花生四烯酸(ARA)产量为评价指标,利用C060γ射线对出发菌株M12进行诱变育种,经筛选,选育出了一株M12-2-2突变株,其发酵生物量为30.73 g/L,含油率为40.51%,ARA产量为4.75 g/L,ARA产量比出发株提高了1.65倍,并且突变株的遗传性能稳定.
本文对菜籽油(RSO)和辛酸(CA)酶法合成结构脂质(SLs)的特性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生育酚(-TOC,25~1 000 mg/k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25~200mg/k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25~200 mg/kg)、二叔丁基对甲酚(BHT,25~200mg/kg)和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25~200mg/kg)、没食子酸丙酯(PG,25~200 mg/kg
棕榈油广泛用于制备人造奶油、起酥油等.为了便于无反式脂肪酸棕榈油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本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流变仪,比较了在不同的处理温度下,氢化棕榈起酥油(HPO)及非氢化棕榈起酥油(UPO)的结晶过程中的热力学和流变学性质.研究发现,HPO及UPO具有类似的结晶性质,但不同条件下结晶速率不同.在熔点以下的处理温度下结晶时,UPO的结晶速率显著低于HPO,但在熔点以上的处理温度时,UPO的结晶速
研究了芝麻菁华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及肝功能变化的影响.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2例,连续服用芝麻菁华12周,每天100mg,观察服用前后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表明受试者服用芝麻菁华后并无不良反应,且肝功能指针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均较服用前明显降低,服用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检测较服用前显著降低,体脂肪比例较服用前明显
运用相应面方法对聚乙二醇催化环氧化大豆油的合成反应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相转移催化剂、双氧水和聚乙二醇的用量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结果表明:低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在用量为2~6 mL时,产物表现出较高的环氧值(>6.00%)、较低的酸值(<0.40 mg/g)和较高的转化率(>85%),其中PEG 200的效果较优.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环氧化条件:m(大豆油)∶m(双氧水)=1.15∶1
利用从芝麻油脚中提取的芝麻磷脂为原料,采用乙醇萃取法对其中的卵磷脂进行初步提取分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提取分离条件为,乙醇浓度90%、料液比1∶12、温度30℃、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的卵磷脂粗品中PC含量为52.28%,较原料中PC含量23.88%提高了28.4%,提高约2.2倍.对所得到的卵磷脂乙醇可溶物进行红外光谱的测定分析,结果与文献测定卵磷脂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基本一致
γ-亚麻酸主要分布在高等植物柳叶菜科、紫草科和虎耳草科的种子油中,以及真菌油脂中,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消炎、抗肿瘤、抗HIV等重要生理功能.综述了γ-亚麻酸的降血压功效,并主要对其降血压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包括改变脂肪酸组成,促进蛋白质基因表达等作用机制.
本文对花生蛋白酸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进行了阐述,对采用不同花生蛋白原料制备酸奶的工艺过程和方法进行了综述,概括了花生蛋白酸奶的研究现状,并对花生蛋白酸奶的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研究表明,磷脂酰丝氨酸具有预防老年痴呆症、改善记忆力等功能.但是天然存在的磷脂酰丝氨酸很少,并且提取工艺繁杂、产品安全性受到人们质疑.生物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产品质量好等优点,故近年来利用酶法合成磷脂酰丝氨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生物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中使用的酶和反应体系这两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指出开发稳定高效的酶制剂和探寻绿色安全的新工艺有助于促进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