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菌群及血内毒素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暨国际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明急性肝衰竭状态下大鼠肠道菌群、血内毒素的动态变化及其消长关系.方法:采用半乳糖胺腹腔注射法制作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1)对照组(n=11);(2)急性肝衰竭造模后24小时组(24hr组,n=11);(3)急性肝衰竭造模后48小时组(48hr组,n=18).分析其空肠、回肠、结肠的菌群,同时检测肠道、门静脉、右心血的内毒素.结果:与对照相比较,24hr组大鼠空肠、回肠及结肠肠杆菌科细菌显著增加(P<0.001,P<0.05,P<0.05),乳酸杆菌显著减少(P<0.01,P<0.001,P<0.001);与24hr相比较,48hr组大鼠空肠、结肠乳酸杆菌数量均有所增加.回肠、结肠内毒素含量在造模后24、48小时均显著增加(P<0.05、P<0.01).门静脉内毒素在24hr组显著增加(P<0.01),48hr组明显恢复(P<0.05).结论:SD大鼠在急性肝衰竭状态下,存在严重的肠道微生态失调,肠道内毒素水平升高与肠杆菌科细菌过度生长有关,门静脉血内毒素升高与肠道微生态失调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PLASAUTO-IQ型血液净化装置进行单重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将慢性重型肝炎5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内科治疗的
会议
目的了解正常儿童唾液中sIgA、IL-6与TNF-α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陕西农村391名出生至18个月婴幼儿进行调查,并对其中55名婴幼儿采用ELISA方法
本文笔者以某院某年度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3例暴发性肝炎为例并作出报告,来详细介绍此方法的疗效.具体包括患者基本病情及检测状况、治疗过程等,并对治疗结果讨论研究.
目的:重型肝炎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功能严重障碍,解毒功能下降,导致体内病理产物大量蓄积,不仅抑制肝细胞的再生,而且严重干扰其它脏器的功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死亡率居
会议
用多种组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150例重型肝炎患者,效果显著.在管道连接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护士需要有较扎实的人工肝及人工肾理论基础,熟悉各型人工
会议
文章通过前言对肝衰竭的现状及人工肝支持治疗水平进行了叙述,并回顾了历史.下面主要内容包括当前技术(列表),非生物型人工肝,组合型的非生物人工肝,生物型和非生物型的组分
暴发性肝炎是一种肝细胞弥漫性大片坏死或伴肝细胞的重度水肿,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及时抢救至关重要.本文是某院抢救护理的体会报告.
本文以某重型中毒性肝炎患者为例详细介绍了混合性人工肝支持治疗抢救成功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此患者的病例检查情况及抢救过程、结果等.
重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重型肝炎是由各种病因如病毒、药物、酒精等引起的肝细胞广泛和大量坏死所致的严重肝功能障碍或肝功能衰竭.本文主要探讨治疗方法.
结合工程应用性学科的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保证课程建设质量、落实课程建设目标、实现课程教学目的应遵循的课程建设与其它教学活动之间的原则关系,试图从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