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源“吩嗪-1-甲酰胺”对赤霉病菌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第十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t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单胞菌PC60是本实验室从小麦根围分离得到的对小麦赤霉病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生防细菌.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株基因组大小为6.82M,共编码6 162个蛋白,GC含量62.8%,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PC60为绿针假单胞菌.研究通过次生代谢基因簇预测、突变体构建并结合活性物质分离、鉴定,明确了PC60抑制赤霉病菌的活性化合物为吩嗪-1-甲酰胺(phenazine-1-carboxamide,PCN).该菌株在金氏培养液中振荡培养72h后,菌液经乙酸乙酯萃取和纯化,PCN的产量能达到1g/L,是已报道PCN产量最高的微生物菌株.PCN对酵母、小麦赤霉病菌、稻瘟病菌、小麦纹枯病、灰霉病等植物病原真菌都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且与常用杀菌剂无交互抗性,不易产生抗药性,是有开发潜力的新型杀菌剂.为探索PCN的抑菌机制,研究采用HIP-HOP筛选酵母突变体库方法,获得对PCN敏感性有显著差异的酵母突变体共21株.对21个酵母突变体所对应基因的功能分析,推测PCN可通过干扰酵母的氧化胁迫调节、细胞周期、蛋白质合成等途径抑制酵母的生长.有趣的是,在赤霉病菌中利用同源重组法敲除了21个酵母突变体的同源基因,并测定所有赤霉突变体对PCN的EC50,结果发现:与野生型菌株PH-1相比,所有突变体对PCN的敏感性均无显著差异,表明PCN抑制丝状真菌和酵母的作用机制不同.研究将进一步以赤霉病菌为靶标生物,解析PCN抑制丝状真菌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创制以PCN为主效成分的微生物杀菌剂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选择8种不同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对来自海南文昌的苦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进行了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50%咪鲜胺锰盐WP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和EC90分别为0.1396μg/mL和9.3614μg/mL.10%苯醚甲环唑WG和25%吡唑醚菌酯EC也表现了良好的抑菌效果,其EC50值分别为0.0431μg/mL和1.8289
为了明确氟啶胺与氰霜唑混配的增效作用,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7%氟啶胺原药、96.8%氰霜唑原药以及5个氟啶胺与氰霜唑混配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研究结果表明:97%氟啶胺原药、96.8%氰霜唑原药的抑菌活性较强,EC50分别为0.70、0.45μg/mL.5个混配组合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且25%氟啶胺+5%氰霜唑混配组合的增效作用显著,增效系数(SR)为1.52.结果表明,
对山东链霉菌所产三烯抗生素效价测定方法进行了探索,通过进行生物量法和浊度法实验,最终确定了浊度法作为山东链霉菌所产抗生素效价的测定方法.
以农业生产中长期单一使用的井冈霉素作为对照药剂,通过不同药剂处理进行水稻纹枯病田间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7~30d,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0mL/hm2处理的防治效果和理论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22d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85.2%;收获时测产的增产率达12.6%,表明24%噻呋酰胺SC具有长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作用,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显著,并对作物安全,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马铃薯在栽培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后,对马铃薯病虫草害的防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热点,尤其是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流行速度快、危害范围广,能够造成马铃薯严重损失、甚至绝产的毁灭性病害,马铃薯的主栽品种大多不抗病,化学药剂仍然是马铃薯晚疫病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针对烯肟菌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研究,烯肟菌酯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马铃薯早疫病
2016年从海南杧果园采集分离可可球二孢菌株,室内进行致病力测定,采用区分剂量法对杧果可可球二孢多菌灵抗药性进行检测,并通过对不同抗性菌株的渗透压力及电渗率测定比较抗敏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海南杧果果实采后蒂腐病的发病率为26.2%,强致病力菌株比例达69.56%,抗性菌株率为74.42%.不同抗性水平菌株的渗透压没有差异,但是抗性菌株的相对电导率高于敏感菌株,显示细胞膜透性增大,胞内电解
In the past 20 years, functional microscopy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all areas of biology, especially in medical and brain research.This approach is designed to reveal the morphology of cell c
会议
为探究石榴干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嘧菌酯对石榴干腐病的生物学活性,对石榴病果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分子鉴定和致病性测定,测定了嘧菌酯对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石榴干腐病的病原菌为石榴壳座月孢Pilidiella granati,嘧菌酯在水杨肟酸(SHAM)的协同作用下,对石榴干腐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平均EC
选用不同类型的药剂交替施用,研究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剂交替施用处理对晚疫病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在75%以上.其中,60%氟吗·锰锌与58%甲霜灵·锰锌交替用药,防效高,为95.3%,增产率和获得纯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41%、357.1元/667m2,25%嘧菌酯与60%氟吗·锰锌、58%甲霜灵·锰锌交替用药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为81.4%,但增产和获得纯经济效益也较高.
In yeasts, the end-binding protein 1 (EB1) homologs regulate microtubule dynamics, cell polarization, and chromosome stability.However, the functions of EB1 orthologs in plant pathogenic fungi have no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