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疫病菌相关论文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小麦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公认的马铃薯第一大病害,晚疫病的发生会......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气温20℃左右,湿度大的情况下发病严重。 病菌形成分生孢子,吸水后,它的内容物割裂成6~12个游动孢......
中国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最近为两种转基因水稻颁发了安全证书。这两种水稻分别是,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在全球许多马铃薯主产国家发生和流行。晚疫病菌群体结构及......
晚疫病菌通过释放效应子进入植物体内来调节植物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帮助病原菌更易侵染寄主植物。基因组测序发现晚疫病菌中至少含......
ZNQ-0317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合成的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本研究测定了该药剂的抑菌谱及其对番茄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菌丝生长......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 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马铃......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107株于2006年采集、分离自黑龙江省5个不同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有近......
本论文以中草药知母为材料,研究了知母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对知母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并研究了有效成......
马铃薯晚疫病由假菌界卵菌门中的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Bary]引起,是世界范围内马铃薯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对致病疫霉群体结......
由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培育抗晚疫病品种成为马铃薯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致病疫霉是目前已知......
本试验利用来自多毛番茄LA1777,以栽培番茄E6203为遗传背景的渐渗系群体,对番茄叶片抗晚疫病QTLs进行初步定位及分子遗传比较分析,......
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马铃薯产区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病菌群体结构的组成与变异直接影响着该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因此,当20世纪80年代晚......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起重要作用,然而由Phytophthora infestans所引起的晚疫病严重威胁着马铃薯的生产。......
室内试验用 2种方法测定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 :复合指数法更适用于此病原物。从品种看 ,米拉表现最抗病 ,其次是......
研究对2008年采自黑龙江省4个地点83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类型的鉴定。结果表明,小种3.4.7.11出现频率达33.73%,出现......
从云南省陆良县、建水县和南涧县采集2000年秋播的马铃薯晚疫病标本,分离获得124个致病疫霉菌株,连同1999~2000年分离自昆明、曲靖......
为查明青海地区晚疫病菌单倍型分布情况,本研究对青海不同地区采自2006~2007年的70个晚疫病菌材料的线粒体单倍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对2009年采自甘肃省17个地点63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毒力类型鉴定。结果表明,小种4.6.7.11出现频率达28.57%,出现频率最高,分布......
利用SSR和RAPD对来自福建、黑龙江、河北和内蒙古4个地理群体的8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1997-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采集马铃薯晚疫病菌并进行了交配型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为:采自内蒙古的143株菌......
近年来马铃薯病害常有发生,影响了马铃薯种薯的质量,因此,针对马铃薯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常见病害,列出其危害症状,并就其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将来源于44科的88种中草药等植物材料的提取物稀释500倍后,与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孢子囊悬浮液混合.有31种......
Characters of ecological change of pathoge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potato late blight in Hebei province were discusse......
摘 要:本研究对在黑龙江省科学合理地使用甲霜灵这类苯基酰胺类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对当地晚疫病的防治药剂轮换,防治策略的制定......
为明确福建省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结构,利用5个鉴别寄主对2014年分离自福建省的78株番茄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测定。研究结......
利用马铃薯晚疫病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蛋白进行分析,为明确该病原菌与寄主......
为明确福建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线粒体DNA单倍型组成和分布情况,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2010—2012年从福建省7个地区(福州,长乐,漳州,青口......
对不同抗性的番茄品系(自交系5号、CLN2037E及杂交一代)人工接种晚疫病菌后,观察叶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接菌前,自交系5号的线粒......
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了分离自云南省马铃薯产区昭通、曲靖、大理、昆明和玉溪等地的晚疫病菌对新型杀菌剂氟吗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了2016年采自寻甸县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水平.结果显示,甲霜灵浓度为5 滋g/mL时,晚疫病菌相......
1998~1999年,将云南省不同类型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内12个马铃薯产区分离的大量晚疫病菌菌株与A1和A2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测定.......
利RACE和重叠延伸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晚疫病菌接种诱导的马铃薯水平抗性材料叶片中克隆了一个POTHE 1基因(potato Phytophthora inf......
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抗甲霜灵菌株、A2交配型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对其产生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抗病育种、化学药......
从马铃薯块茎上分离纯化得到晚疫病菌、银腐病菌、癌肿病菌、红腐病菌、黑点病菌和镰刀菌等并提取它们的全基因组DNA,用引物08-3和......
加强马铃薯生长期田间管理,是获得高产优质马铃薯的重要保证。田间管理的重点是,前期搞好中耕培土;后期注意涝排早灌,防治病虫害。 ......
对云南省13个寄主品种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复杂,病菌复杂基因型群体增多,生理......
对云南省分离到的7个晚疫病菌A2交配型菌株的致病性及对不同碳氮比(C/N)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单个的A2交配型菌株、A2+A1交......
为了深入研究抗生菌假单胞菌20#-5菌株的有关性状,采用固体平板抑菌法调查了其代谢产物的抗菌谱,用甲醇浸提和色谱分离法对其活性......
马铃薯晚疫病(late blight)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明确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对甲霜......
综述了同功酶、RFLP、PCR、RAPD、AFLP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晚疫病菌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①绘制晚疫病菌的连锁图谱;②分......
在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的鉴定中,经常出现结果不合理的现象,这时应通过单基因和复合基因鉴别寄主的发病情况反复相互验证,并增加......
田间试验用4种方法测定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法和百分率r值法易于操作且结果合理,适用于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