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使用的哲学初探

来源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使用是技术哲学中与技术设计相对应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使用者时蕴含着自然规律的总是物象化为人工物的技术进行符合预定功能或不符合预定功能的操作、利用和发挥的活动,这不仅是“已经在此”的技术人工物功能的实现过程,也是使用者与技术的相互建构过程.对技术使用进行哲学反思,具有多重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齐民要术》的解析,对食料以及食品中体现中的和谐思想的探讨,对饮食文化中的“和”文化进行了论述。
本文试从宴饮文化所表现出的人伦、社会之和、身心之和、天人之和等方面来探寻中国传统宴饮文化中的和合观念.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涵盖丰富,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而"五味调和"的饮食观念则是其典型代表.它是人们烹调食物和宴享美味的最高标准,也是对于中国饮食文化"和谐美"的最高追求和完美表达.笔者从"原料的选择"、"食物的烹调"以及"饮食的审美"这3个环节的和谐统一,进而达到"五味调和"的理想境界进行了阐述。
近年来,国内美学界借用美国学者理查德·舒斯特曼的概念提出了“身体美学”,引发了热烈讨论。这个讨论体现了由意识美学转向身体美学的历史趋势。意识美学是与主体性相关联的,而身体美学是与主体间性相关联的。古典美学到现代美学的历史,就是从主体性意识美学向主体间性身体美学转向的过程。因此,身体美学的合理性必须从主体性美学到主体间性美学的历史转变中得到说明,而这一点,至今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论说。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
本文阐述了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提出对于中国生态美学建设体现出的作用和意义,包括使生态美学建构有了明确的当代生态存在论哲学基础、为生态美学提供了方法论和价值尺度以及为生态美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了理论可能性等。
本文就实践论美学、存在论美学的困境以及转型期美学的理论建构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包括美学应该在人类活动相互关联的宏观视野中考察审美的独特性、美学应该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研究审美的形态变化。
本文从三个方面粗浅地归理一下曾繁仁先生的生态美学研究,包括对生态美学研究的宏观理解与微观界定、广泛吸纳中西方生态思想文化资源以及关注当代人生命的存在。
系统长期行为敏感地依赖于初始条件是混沌区别于其他运动体制的本质特征.蝴蝶效应正是这种对初值依赖性的形象比喻.某奶粉事件也是由个体的失范行为被无数次迭代、后果被无限放大的结果.基于此,蝴蝶效应也为个体道德的反思提供了客观和现实的平台.
历史上关于上帝存在的讨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以笛卡尔为代表,将“上帝存在”作为分析陈述,根据该陈述必然为真证明上帝存在:一种以康德为代表,由于实际上上帝不出现在我们的经验中,所以陈述“上帝存在”并不为真.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也各有弊端.康德将证实一个综合陈述的方法扩展到了分析陈述,没有考虑到分析陈述在证实上的特殊性.笛卡尔注意到分析陈述在证实上的特殊性,但没有注意,这种方法充其量只能证
用系统科学中的复杂网络理论来分析科学知识的结构问题.结合科学知识的结构特点,指出科学知识具有无标度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分析科学知识网络的具体微观机制,在B—A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修正方法.分析了科学知识网络的稳健性与脆弱性,阐明了科学革命中科学知识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化机制.最后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定义了科学知识网络的结构熵,从科学知识网络拓扑结构的角度,分析了科学演化的方向性和进步性问题.用系统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