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扁豆(Lablab purpureus(L.)Sweet)和刀豆(Canavalia gladiata(Jarq.)DC.)是豆科(Fabaceae)菜豆族(Phaseoleae)中重要的经济豆类作物,它们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核型至今未见报道。我们采用改良的酶解火焰干燥法制备了两个物种的分散且形态良好的有丝分裂染色体,采用CPD(PI和DAPI组合)染色和5S、45S rDNA探针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它们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扁豆的单倍基因组总长度(指中期染色体最短时,下同)为(36.66±3.05)μm,最长染色体为(4.76±0.46)gm,最短染色体为(2.63±0.04)μm;刀豆的单倍基因组总长度为(53.56±2.35)μm,最长染色体为(6.76±0.22)gm,最短染色体为(3.06±0.67)μm。CPD染色后,扁豆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区显示了DAPI~+带,所有染色体的长臂的近端区和2号、7号染色体的次缢痕显示了红色的CPD带,DAPI~+带区和近端区CPD带区占整个基因组的百分比分别是12.06±1.17和22.76±1.41;刀豆染色体没有显示DAPI~+带,但全部着丝粒区和rDNA位点显示了红色的CPD带,着丝粒CPD带区占整个基因组的百分比是16.91±1.61;在扁豆的间期核观察到19~22个CPD带区和DAPI~+带区连接在一起的异染色质块,而在刀豆的间期核观察到最多22个显示红色CPD带的异染色质块。扁豆有1对5S位点和8对45S位点:5S位点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中间,45S位点位于1、2、3、4、5、7、8、11号染色体上。2和7号染色体的45S位于短臂,形成次缢痕,信号最强;4、5和11号染色体的45S位于长臂近端区,信号较强,1、8和3号染色体的45S位于短臂或长臂的近着丝粒区,信号弱或很弱,在中期染色体有时检测不到。刀豆有2对45S位点,一对位于6号染色体的短臂,与着丝粒并置;另一对位于7号染色体短臂中间,形成次缢痕。刀豆有10对5S位点,位于除6号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区。综合染色体测量数据、CPD带、DAPI~+带和rDNA杂交信号,对扁豆早中期染色体和刀豆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准确配对和排列,建立了详细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核型。扁豆的核型公式为2n=2x=22=7m(SAT)+3sm+1st(SAT),核型对称性参数CI±SE、A1、A2、As K(%)、AI和Stebillns类型分别是38.23±7.06、0.36、0.3l、61.99、5.68和2B。刀豆的核型公式为2n=2x=22=11m(2SAT),核型对称性参数CI±SE、Al、A2、As K(%)、AI和Stebinns类型分别是41.52±3.02、0.29、0.21、58.17、1.52和1B。讨沦了两个物种的异染色质分化和rDNA位点分布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