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支护爆破振动规律与损伤的现场实测分析

来源 :第14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暨工程安全与防护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PASAT-M型便携式微震探测系统进行现场实测,并结合预先加窗短时Fourier变换技术,定量化研究了卸压爆破下强冲击危险巷道锚索支护的振动与损伤规律.研究表明:高能爆破振动的持续时间大于低能爆破;在巷帮进行爆破,则爆破帮锚索支护的振动属于“压缩型”,非爆破帮属于“拉伸型”,顶板属于“剪切型”;随着至震源距离的增大,爆破帮和顶板锚索支护的振动主频单调升高,而非爆破帮的振动主频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非爆破帮距震源19m锚索振动的主频低于距震源1m锚索;当爆破药量较大时,各方位锚索振动的主频大小为“非爆破帮>项板>爆破帮”;距离震源越远,锚索支护的振幅峰值越小,其中距震源1m断面锚索支护的振幅峰值约为19m断面的2~5倍,而爆破帮的振幅峰值约为非爆破帮的3~6倍.结合上述现场实测结果和现有理论,从控制卸压爆破振动的幅值、频率和持续时间三个指标以及增加支护结构抗震性能方面,提出防止卸压爆破对锚索支护损伤的建议.
其他文献
为研究隧道掘进多孔毫秒延期爆破条件下的岩体破碎以及爆破振动规律,采用完全重启动数值方法和拉格朗日算法数值模拟了隧道掘进爆破破岩过程,并获得了岩体特征点的振动速度,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研究表明,采用拉格朗日算法和完全重启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隧道掘进爆破破岩的物理力学过程,研究结果为隧道掘进爆破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指导和借鉴作用.
高地温热害问题是深埋隧道面临的难题之一,论文对圆形断面隧道的二维稳态热弹性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时将隧道支护机构、隔热层和围岩按多层结构进行考虑,忽略层与层之间热传导的热量损失.模型考虑了高地热环境和机械荷载的共同作用,建立了隧道的热传导方程和平衡方程,并利用无量纲化和微分方程级数求解的方法,得到了高地温环境下有隔热层隧道的温度、位移和应力场的解析解.通过对包含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隔热层和围岩的
为研究隧道掘进多孔毫秒延期爆破条件下的岩体破碎和爆破振动规律,采用完全重启动数值方法和拉格朗日算法模拟了隧道掘进爆破破岩过程,得到了岩体特征点的振动速度,并将数值计算评估的爆破方案应用于工程实践,数值计算与工程实际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采用拉格朗日算法和完全重启动数值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隧道掘进爆破破岩的物理力学过程,研究结果为隧道掘进爆破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指导和借鉴作用.
基于东长峪隧道改扩建工程,分析隧道塌腔段加固处理及爆破开挖技术;结合既有隧道与扩建隧道相对位置不断变化的特点,研究多临空面下隧道爆破技术,并选取塌腔段作为典型断面,对爆破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同时,通过建立三维模型数值模拟改扩建隧道开挖过程,并对比监控量测结果,发现其拱顶下沉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研究表明,拱顶上方和塌腔空洞下围岩应力集中显著,施工过程中应重点监测与支
地下掘进爆破地震波对巷道围岩及支护结构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甚至会诱发地下工程冲击动力灾变,因此掘进爆破振动效应是地下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采用分离变量的方法,求解得到轴坐标系下围岩质点运动规律,给出了围岩中振动速度随轴向距离、径向距离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得到的围岩质点运动方程,结合结构动力学理论,研究了端锚式锚杆在爆破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爆破地震波引起的围岩中的速度峰值随径
岩石内部微裂纹扩展对脆性岩石的蠕变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力路径又对岩石的蠕变特性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岩石细观力学模型及裂纹扩张演化法则,并结合细观裂纹长度与宏观应变定义损伤之间的关系,推出了岩石完整的应力-应变关系与蠕变理论表达式.分析了围压对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围压下岩石裂纹初始应力与峰值应力,其对蠕变实验中的施加应力初始值选取提供了一定参考.研究了恒定围压、轴压分级加载应力路径
根据几何地震学的基本原理,以单孔爆破振动峰值为基础,按照毫秒延时间隔建立精确延时逐孔起爆振动峰值预测模型.不仅可以预测爆破振动速度峰值,而且能够直观地展现爆破区域范围内振动峰值的变化情况,并能从保护区域内峰值出发,设定合理的毫秒延时间隔.根据现场应用数码电子雷管的深孔爆破实验,该方法计算的预测峰值与实测峰值吻合良好,计算结果可靠性较好,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使用.
锚固于顶板中的锚杆,其载荷的变化与顶板活动关系密切,顶板活动越剧烈,锚杆载荷变化越大,如遇工作面过断层的情况,则锚杆载荷变化更为明显.以正利煤矿为工程背景,研究坚硬项板条件下,工作面过断层时锚杆载荷增量的变化与顶板活动规律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顶板动力事故的主控因素.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断层的存在破坏了坚硬顶板的连续性,在两条断层之间,受工作面动压影响下,工作面动压影响范围为40m,断层活化及滑动为顶
隧道初期支护稳定性评价是保证隧道后续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为此,依托乌石山隧道净空位移量测结果对初期支护系统可靠度开展了动态评价,并对支护结构设计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全位移、极限位移是隧道可靠性分析的两个关键参数,并可采用正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隧道开挖后的全位移,而极限位移采用现场量测位移模拟最符合实际情况.同时,应用可靠度理论对公路隧道结构可靠度判定时不能完全套用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结果,
针对浅埋强冲击危险区,静载荷高度集中,无需顶板活动就面临冲击危险的特征,以古山煤矿为工程背景,理论确定了其冲击地压发生类型,指出集中静载荷的主导作用,针对集中静载荷采用地震CT技术、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开展了分步评价,分步驱散,联合检验.结果表明,浅埋厚硬单层岩浆岩项板提供了集中静载荷,本冲击地压案例无动载荷源参与,冲击地压监测应该以静载荷为主;开采前地震CT探测结果揭示冲击发生后,仍然存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