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医圣张机,字仲景,汉末人,传说官至长沙太守,据说著有《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史家对于医圣的生平记载吝啬缺如,医圣其人、医经其书仿佛横空出世,后学愿多方索隐,拾掇补缀,令医圣事迹丰满生动,以便知其人,信其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圣张机,字仲景,汉末人,传说官至长沙太守,据说著有《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史家对于医圣的生平记载吝啬缺如,医圣其人、医经其书仿佛横空出世,后学愿多方索隐,拾掇补缀,令医圣事迹丰满生动,以便知其人,信其学.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龙江医派著名医家的传统中医药教育思想和方法,结合形成性评价方法和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有机整合多种教学方法,总结出复合式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金匮要略》的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和评价,而取代以往期末一张纸决定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现象,进行整体的、客观的评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和对中医经典的实际运用能力.
《伤寒论》中隐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反映了作者张仲景高尚的道德情操,包括敬业爱岗,仁心仁术,匠人的执着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些优良的品质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吻合.深入挖掘这些德育内容,寓德于教,启迪心灵,感化师生,能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首先论述了以问题为引导的《伤寒论》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举措:重视以问题为引导,层层递进,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基于类证辨析,用双案例、多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主要模式有正反双案例、递进双案例、类比双案例、误治双案例、修正双案例、传经双案例、经腑双案例、本坏双案例、拓展双案例、接轨双案例等10种,还可演变为多案例、案例群,由点到线到面,启发学生思考、体悟《伤寒论》处处求“辨”和时刻“变”化经典思维.其次
本文依据个人授课体会总结出成教中医专业学生的五个特点:学习目的明确,对教师要求较高;珍惜学习机会,自律性强;学习时间紧张,要求内容精炼;社会经验丰富,思维活跃;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但对中医学领悟力较强.并提出《金匮要略》教师应从在为成教学生授课时注意四个方面:充分备课,筛选精华;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加强医德教育;自信、坦诚,取得学生的信任;创造开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
传统板书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高等教育课堂上的使用越来越少,许多青年教师已不能熟练掌握黑板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传统板书与电子板书各具特点,在教学课堂中,应该结合,不是一种替代另一种,先进替代落后的观点不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中医学与《伤寒论》教学实践中,从传统板书与电子板书的应用特点的说明性、准确性、生动性、灵活性、记忆性、意象性六个方面进行探究,展现二者在课堂教学的结合要点,提高教学效率
《金匮要略》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被誉为“医方之经,方书之祖”,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价值.目前的传统教学多以简单的课堂45min教师教学为主体,以PPT为载体,以学生被动接受为学习主要模式.《金匮》中大量的抽象理论知识,通过口头阐述和分析的方式进行传授,难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致使教学气氛沉闷,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尝试
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的教学模式.本人在进行《金匮要略》教学时,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综合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临床思维,以期提高《金匮要略》的教学质量.
在《伤寒论》教学过程中对课堂讨论的命题、讨论前的准备、组织形式、实施过程、考核与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课堂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重要环节.
《金匮要略》重要但授课难度大,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总结了从知识、技能两方面提高教学基本功:分别是第一,从日常备课、临床实践中获取知识;第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第三,教学设计要新颖、具有启发性;第四,板书要精雕细刻;第五,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第六,要多听课.
《金匮要略》作为中国四大经典之一,具有“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目前大多教辅均采用白话文、图表等方式以期帮助学生理解,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表示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导作用,激起其高昂情趣,改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目前中医经典课程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漫画的形式从理法、方药、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