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近期所见子、母鸡群发病病例诊断、调查、分析情况作一报道,采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XLD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对疑是分离物作鸡白痢沙门菌PCR检测,同时调查鸡群的饲养管理与卫生防疫情况等。调查鸡群的饲养管理与卫生防疫情况发现,该种鸡群种苗并非来自标准化生产的祖代种群,未经鸡白痢检测,鸡场鼠患较严重,人工授精卫生程序不良;为了从根本上控制鸡白痢的流行,关键策略是从种鸡群着手,实施系统的鸡白痢控制方案
【机 构】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系,广东佛山52823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系,广东佛山528231
【出 处】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近期所见子、母鸡群发病病例诊断、调查、分析情况作一报道,采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XLD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对疑是分离物作鸡白痢沙门菌PCR检测,同时调查鸡群的饲养管理与卫生防疫情况等。调查鸡群的饲养管理与卫生防疫情况发现,该种鸡群种苗并非来自标准化生产的祖代种群,未经鸡白痢检测,鸡场鼠患较严重,人工授精卫生程序不良;为了从根本上控制鸡白痢的流行,关键策略是从种鸡群着手,实施系统的鸡白痢控制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采集的病死鸭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生物学特征解析。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与单核昔酸引物扩增相结合的方法对病死鸭病料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从病料中分离得到毒株,命名为TH11,将其培养48h后,细胞堆聚,部分细胞脱落,有噬斑形成;培养72h后,大部分细胞脱落。结论:THI1与鸭源呼肠孤病毒处在不同分支,表明此次分离的TH11是一株不同于MDRV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目的:对大肠杆菌中新出现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耐药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并用普通PCR法检测16S甲基化酶基因。结果:介导高水平耐药的16S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检出率为11.6%(26/224),只有一株大肠杆菌检测到armA基因,没有检测到rmtA,且三种甲基化酶基因在低度耐药菌中检出率均为0。结论:质粒主要介导氨基糖昔
目的:分析和比较禽大肠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71株禽大肠杆菌分别使用抗生素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所有分离株中分别有98.6%,87.3%,94.4%,74.6%的菌株对四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和链霉素耐药;有60.6%,85.9%,98.6%,62.0%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棒酸、多粘菌素、新霉素高度敏感。结论:选择高敏感药物进行治疗,这不仅可以减少养殖户的用药成本,提高
近年来,畜禽舍气源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以及畜禽粪便随意排泄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仅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且威胁公民的健康和公共安全。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地区鸡场污染土壤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土壤污染随季节变化情况,同时应用戊二醛和二氧化氯消毒剂对鸡场大肠杆菌进行消毒试验,为今后用于土壤治理的可推广使用的化学消毒剂的选择使用提供依据。
目的:对鸡白痢沙门菌不同途径感染雏鸡体内细菌分布情况作探讨,为本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方法:采取感染雏鸡心、肝、脾、肺、盲肠内容物、脑组织进行鸡白痢沙门菌复分离,根据细菌分离情况分析不同感染途径感染雏鸡各组织器官鸡白痢沙门菌分布情况。结果:腹腔注射组的细菌分离率最高,其次为肌肉注射组和口服感染组,细菌分离率最低的为同居感染组。结论:鸡白痢沙门菌不同途径感染雏鸡体内细菌分布情况为诊断和治
鸭源鸡杆菌(allibacterium anatis)在鸡体内的分布能反映出其和相应疾病之间的关系[1],研究G.anatis在鸡体内的动态分布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致病机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也可以引起鸡的呼吸道及生殖道感染,因此本文拟通过对SPF蛋鸡人工感染G.anatis和IBV,利用定量PCR(Quantitative PC
资料显示国内蛋鸡群鸡杆菌(Gallibacterium)感染十分普遍,国内报道的菌株均为鸭源鸡杆菌种(Gallibacterium anatis).gyrB基因是16SrRNA基因以外适合细菌鉴别的又一理想靶基因,适合于细菌近缘种的鉴别.因此,本文选用gyrB基因结合16S rRNA和rpoB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河南和陕西省分离的14株鸡杆菌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在更大范围内分析我国鸡杆菌的流行种类
本文从1-3日龄肉鸡分离到一致病性菌株HB-2011,经人工感染可使健康雏鸡发病,并再次分离出相同的细菌。经常规细菌学检查、ATB 32E细菌鉴定系统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头孢呱酮、头孢噻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诺氟沙星等较为敏感。这是首次报道由摩氏摩根菌引起鸡的致死性感染。
为进一步确定人源志贺菌对鸡的致病性,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ZD02株对鸡肠上皮原代细胞的侵袭过程,并计算不同时间点细菌的侵袭率,侵袭率=视野中细菌侵人细胞数/视野中细胞总数x100%,实验重复3次,求平均值。la细胞中,感染后第30,60,90和120min时,ZD02株对Hela细胞的侵袭率分别为1.43%,2.43%,2.56%和2.62%,证明所分离菌株具有毒力。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
猪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是一种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作为多种家养和野生动物的病原菌或共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中。本文采用生长抑制凝集试验对3个鸭群的调查,结果血清学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至82%,表明我国种鸭群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与国外报道的鸡群中血清抗体阳性率相近。此外,本研究建立了猪丹毒丝菌的分子鉴定方法,包括16S rRNA基因分析和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