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傈僳族音节文字是一种个人创制型的民族文字。在过去,傈僳族没有文字,使用结绳、刻木等多种原始记事方法作为辅助记事的工具。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云南省维西县叶枝的傈僳族人汪忍波独力创制出了傈僳族的本民族文字:傈僳族音节文字。汪忍波创制文字音节文字,主要是受到民族情感和个人经历的双重驱动。他花费了大约十年时间,创制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文字系统,并将其推广开来。这种个人创制的民族文字,在文字史上较为罕见,为文字的起源和发生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宝贵的材料。目前对傈僳族音节文字收录较为全面的是《傈僳族音节文字字典》,共包括有1147个字形,本文考释出字源者253个。对音节文字的字源考释,是研究音节文字的基础。探索字源,应从音节文字本身的性质出发,即这是一种表音文字,每个字形代表一个音节,每个音节在不同的场合下代表不同的字义。通过语音联系字形,对字形加以分析,可以发现造字者在创制文字时,使用了一些构字元件。构字元件只作为造字的基础使用,本身不包含语音和语义。但音节文字中还包含极少量的象形字和会意字,这是由于造字者缺乏明确的造字标准而产生的。另外,汪忍波有可能在创制文字的经历中,对语法现象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傈僳族音节文字中,包含有一定数量的借源字。所谓借源字,指的是借用其他文字系统字符的字形。音节文字主要借用了汉字,少量藏文字母和老傈僳文。借用这三种文字系统,是维西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历史进程、丰富的民族和宗教文化以及造字者汪忍波个人经历共同造就的结果。较为丰富的异体字也是傈僳族音节文字中的一大现象。音节文字中,共有异体字242组,590个字形。丰富的异体字也与音节文字的性质有关。作为一种个人创制型文字,造字者在创制字形时,必然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对字形进行反复修改,学习者也可能在书写时产生偏差。此外,傈僳族音节文字中,除了异体字,还存在一字多音现象。一字多音现象在实践中也可能产生异体字。创制音节文字后,汪忍波及其弟子利用音节文字书写了一大批文献,内容包括傈僳族的神话、诗歌、历法、天文、占卜,等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调查中,首次发现了音节文字文献,最著名的当属《祭天古歌》。目前已经收集到约十万字音节文字文献,分别收藏在不同的地方。2013年出土的音节文字语言石碑是近些年来音节文字文献的重大发现。音节文字文献十分重要,需要进一步整理和保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傈僳族音节文字的使用现状再无调查。为了了解对音节文字的使用现状,2015年至2017年,笔者亲赴维西地区,对音节文字的使用进行了四次田野调查,走访群众,发放问卷。调查中发现,音节文字仍然有人使用。学校教育成为传播音节文字的重要途径。音节文字已经成为维西傈僳族的民族认同感的来源之一。除了汪忍波的傈僳族音节文字之外,世界上还有一些同性质的个人创制型民族文字,如北美的切罗基文字,东南亚的杨松录苗文,等等。个人创制型民族文字具有与自源文字不同的性质:受到既有文字系统的影响,吸收了文字意识和字符。个人创制文字与民族意识觉醒有关。在创制文字的过程中,文字创造者的能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