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势、成绩、困境与出路——关于C市Y区L村与S村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湖湘三农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811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研究西部“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人们所关注的全国性、全局性的“三农”问题,往往包含了非常宽泛、非常复杂的内容。就西部“三农”问题而言,其区域性、特殊性、复杂性、危险性正好表现在:一方面,我国“三农”政策的出台依据大体以东中部省(市、自治区)的“三农”现实为蓝本,人们对西部“三农”的研究总体来说是不够深入的,国家“三农”政策所体现的西部特点和西部发展规律必然相应减弱;另一方面,国家的一切“三农”政策只有结合西部“三农”的实际来贯彻,才能真正有利于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西部相对的经济文化封闭性、落后性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的对中央政策的盲从和教条式理解的倾向却相对严重得多。笔者由此认定,西部“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不仅有利于在西部实事求是地落实中央的科学决策,而且有利于全国其他地方借鉴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为全国性地整体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奠定科学基础。
其他文献
@@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以中国农村包产到户为标志拉开序幕,至今已走过了30年历程。回眸这30年,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三农”历史遗留问
会议
@@农村税费改革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构成了近年农村发展的基本政策性背景。最近几年学界对税费改革的影响研究仍在继续,具体而言,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几方面问题的探讨或阐述。
@@在传统中国,按费孝通(1998)的说法,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人社会,人口的流动率极低。在长达25年之久的集体化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
导演侯亮喊停之后,副导演上去说剧本里没让你哭,不过你哭了,发挥得不错。万昌皓急忙说,我是被包子恶心哭的……1997年出生的万昌皓,出道刚刚几年,主演、参演的影视剧就多达50
@@中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能否实现小康与现代化?农民小康和农业现代化最难也最关键。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没有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