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班通选课教学审思高校教师发展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H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解决扩大的本科生数量和短缺的教育资源之产物的大班教学,是国内外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通识教育选修课作为采用大班教学非常典型的课程类型,其教学质量如何是影响高校通识教育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对某高校一、二年级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着重以学生的视角考察了大班通选课的利弊以及大班通选课的教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均认为影响通识教育选修课质量的关键并不在于班级规模的大小,而是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对此,本研究从高校教师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反思,指出了高校教师发展的缺失,提出借鉴“多维学术观”,构建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体系。
其他文献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网络环境下医院科研人员信息查询行 为研究现状等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国内许多医院的科研 人员虽然取得许多科研成果,但与医院实体图书馆的沟通联 系并不紧密的实际现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以珠江医院等 科研人员信息查询行为为例展开研究,近距离、深入地了解 网络环境下医院科研人员如何查找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图书 馆哪些资源或服务对他们有用等信息,以改善医院图书馆与 科研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为医
会议
会议
会议
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通识教育课程指什么?目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走出困境?围绕上述问题,论文首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解析了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内容构成、教学目的、教育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施三步走”的发展策略。
素质教育是从理论-实践-理论的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的系统工程,本文从我校开展素质教育以来至今的历程,并重点阐述了我们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大学生的改革思路与探索、创新的具体做法。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本文认为文化素质课程首先要构建结构合理、设置科学、体系明晰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内涵建设。郑州大学的课程建设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以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围绕学校“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理工科高校如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素养、艺术修养等非智力品质以及增强社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专题研究。有别于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为进一步提升以思想素质、科技创新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基于对文化素质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提出在以“四大文化素质”为核心的学
会议
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西北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为依托,以素质教育基础上实施专业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形成了一批具有我校特色的通识教育精品课程,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拓展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奠定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使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综合性大学的素质教育开拓了一条可行之路。
近年来,高职院校单纯强调“就业导向”培养目标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造成了“高职”不能“高质”现象的产生,为此高职院校开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状况总体水平不高,存在诸多问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函待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论研究迫在眉睫。目前学界对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大都借鉴了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研究成果和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