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是根据肝炎病毒的特征基因片段设计探针序列,将其用芯片点样仪点到特制的玻片上,从待测血液、组织标本中抽取微量肝炎病原体HBVDNA,PCR扩增后,荧光标记,与芯片探针杂交,用特有的荧光波长扫描仪扫描芯片,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诊断.本研究用乙型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检测了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活检标本,同时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HBcAg、HBVDNA。
【机 构】
:
210003,南京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
【出 处】
:
2004年肝病实验室诊断与临床研究专题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是根据肝炎病毒的特征基因片段设计探针序列,将其用芯片点样仪点到特制的玻片上,从待测血液、组织标本中抽取微量肝炎病原体HBVDNA,PCR扩增后,荧光标记,与芯片探针杂交,用特有的荧光波长扫描仪扫描芯片,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诊断.本研究用乙型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检测了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活检标本,同时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HBcAg、HBVDNA。
其他文献
戊型肝炎(戊肝)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主要经胃肠道传播的急性肝炎,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和中美洲发展中国家,是一种世界性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本文探讨了大肠杆菌重组颗粒性戊型肝炎候选疫苗对恒河猴的免疫保护。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流行性和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由于缺乏可靠的病毒组织培养方法,HEV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毒RNA和/或特异血清抗体的检出.利用HEV开放读码框架(ORF)2和3编码蛋白(前者为HEV衣壳蛋白,后者功能不明)研制的合成肽或重组蛋白为抗原研制的商业化试剂已应用多年,但仍存在众多问题.这些试剂检出的抗-HEVIgG抗体应答多出现在疾病急性期后,而当疾病恢复后许多
HBsAg无症状携带者(ASC)是HBV感染的一种重要类型.目前主要从免疫状态、遗传背景和病毒因素来解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C3/Ig-TCIC是一类结合了补体的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TCIC),可以用抗C3和酶标抗各类人Ig分别为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来进行研究.由于这类TCIC不考虑CIC中诸多抗原因素,而注重机体特异免疫应答产物抗体的Ig类型及其激活补体的情况等特点,因此被认为较涉及抗原的有关C
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至今不清,通常认为与宿主免疫反应异常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重型肝炎的发生可能与HBV病毒变异有关.重型肝炎病人HBVDNA的前S2区、前C区及C启动子区,均有报道存在变异,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特异位点的变异.综述国内外的资料来看,对重型肝炎前C区及C启动子区变异研究较多,而前S2区变异则尚缺乏系统的资料.本研究拟通过检测25例重型乙型肝炎和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本研究联合东营市人民医院和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分型探针杂交方法对本地283例HBV感染者进行了基因分型检测,同时对67例接受拉米夫定长时间治疗的肝病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突变探针杂交对P基因耐药突变检测评价.
本研究对38例术前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移植患者在术后进行HBV血清标志物的随访监测,以探讨肝移植术后HBV血清标志物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为了提高输血安全性,保证血液质量,本研究尝试了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简称FQ-PCR)技术,对微量血浆汇集池标本进行HBV DNA及HCV RNA检测,以了解ELISA法筛检合格的血液中HBV DNA及HCV RNA的阳性率,验证FQ-PCR技术应用于混合血浆标本病毒核酸检测的可行性.
如何改善抗原质量,提高HBcAb检测的准确性,是医学检验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也是我国目前肝脏疾病免疫诊断规范化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本研究采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构建表达HBcAg的工程菌株,探讨重组抗原在HBcAb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吸毒者是各类传染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在海洛因依赖者中,感染病毒性肝炎者占众多传染性疾病的首位.为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肝炎病毒感染和肝脏损伤情况,本研究对浙江省戒毒劳教所2002年10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464例戒毒人员进行了血清HBsAg、抗-HCV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
戊型肝炎(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一种胃肠道传播的急性肝炎。本研究从E2蛋白制备出的多株mAb中成功鉴定出两株中和mAb,分别识别HEV ORF2上的两个不同表位区域,从而首次证实HEV ORF2上至少存在2个不同的中和表位区域,并为HEV疫苗、诊断、病毒感染机制等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