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水平上研究极高温高压条件下地质流体的性质:H2O-CO2体系PVTx性质的计算机模拟

来源 :2005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w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2O-CO2流体广泛存在于各种地质环境中,包括中-高级变质岩、火成岩和伟晶岩、中-低温热液(金)矿床和地热系统等,它是地质上最重要的二元流体体系之一.该体系的压力-体积-温度-组成(PVTx)性质对于运用流体包裹体分析地质体的形成条件、研究与H2O-CO2流体沸腾相关的矿物沉积、研究矿物岩石相互作用以及研究CO2储集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一个世纪以来,许多实验学家都致力于获取H2O-CO2体系的PVTx数据.现有的H2O-CO2混合物实验数据大多都局限于1000.0 K和1.0 GPa以下(相当于上地壳),即使在此区域,仍然存在许多实验空白区.在下地壳和地幔条件下,应当存在大量的CO2和H2O,而在该温压区域目前没有任何定量实验数据.各种实验研究仍在向地球科学关注的这些高温高压领域艰难推进,但近期内难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标.要得到更高温压条件下的定量数据,有必要尝试新的研究途径.本文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极高温高压条件下地质流体的性质和H2O-CO2体系PVTx性质的计算机模拟。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丹巴地区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东南部.华北,扬子和西藏(羌塘)三大陆块的拼合,构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复杂构造结.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地质构造是穹状变质地体的发育.华北,扬子和羌塘三个板块之间,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双向收缩,引起区内发育了大小不等的十几个穹状变质地体,自北而南有马奈、春牛场、丹巴、公差、格宗等变质穹隆.穹隆的核往往被前震旦纪的混合片麻岩,花岗岩体所占据.而岩体的周围则是变质程度不等
札达盆地地处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象泉河流域(在北纬31°40′,东经79°45′一带),介于喜马拉雅山及其北面支脉阿伊拉日居之间,为一晚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呈NW-SE向展布,长轴260 km左右,南北宽37~55 km,最宽处(札达)约60~70 km,海拔在4000~4500 m之间,属高原地带,盆地的基底为侏罗纪灰岩、砂岩和浅变质岩,其上不整合堆积了厚达数百米的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河
2004年,作者在特提斯喜马拉雅中东段哲古错发现了斑岩砷金矿,其位于南北向初始裂谷系南段、与东西向构造的交会部位.与其有关的岩石组合为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中性岩-中酸性岩.镁铁质岩是此组合的主体岩石,包括暗色辉长岩、辉长岩、浅色辉长岩、细粒石英辉长岩和斜长岩.超镁铁质岩少量,为二辉橄榄岩和橄榄二辉岩.中性-中酸性岩是强烈蚀变的细粒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少量,为含矿岩体.本文研究特提斯喜马拉雅中
青藏高原及邻区是探索大陆板内造山成盆机制的最佳基地,本文笔者基于该区的研究和前人的资料,于1992年提出大陆动力学层流构造假说,认为大陆基本构造样式是盆山体系,大陆板内造山成盆事件是叠加板块碰撞和洋陆转换之上的次级尺度的构造过程,受大陆下地壳层流作用控制.在盆地中央莫霍面受热点或地幔热柱影响显著上凸,地壳底部因底侵作用而发生壳幔反应和部分熔融,引起下地壳物质软化和流动.盆地幔隆区热流物质处于势能-
西藏的白云母花岗岩或二云母花岗岩广泛分布于藏南和藏中地区,分别属于喜马拉雅构造岩浆区和冈底斯构造岩浆区,形成于早侏罗世一中新世,岩浆活动的峰期在中新世.尽管对于白云母花岗岩的成因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其在大地构造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一直被地质学家所认同.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出露在拉萨地块中部的当雄盆地及其南侧的山地中,以岩瘤产出,沿近东西方向呈串珠状分布,岩体侵入石炭系诺错组和石炭系~二叠系来姑
西藏仁布县曲珍花岗岩体出露于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错之间,地处拉轨冈日断隆带喜马拉雅板片北缘,属拉轨岗日构造-岩浆带,该带花岗岩体主要为二云二长花岗岩和电气石花岗岩.本文研究西藏曲珍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曲珍花岗岩出露面积约40 km2,呈岩株状侵入于前震旦系和古生界变质核杂岩构成的短轴背斜核部或穹隆构造,侵入体与围岩接触界面波状起伏,倾角较陡,一般随不同倾向而发生变化.外接触带较宽
阿尔泰山南缘的萨热阔布金矿床流体研究表明,矿化阶段脉石英中存在大量高密度的液态纯CO2(LCO2)和CO2盋H4(LCO2盋H4)包裹体,它们占包裹体总数的90﹪以上.该矿床脉石英可分为两种产状,一为贫黄铁矿的早阶段脉石英,包裹体类型以L CO2,L CO2-LH2O为主,其滗次为LH2O-LCO2和LH2O-VCO2.二为与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伴生的晚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其包裹体类
保存在变质岩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古流体存在的直接证据,也是了解变质流体性质和演化的重要依据.当超高压变质岩在峰期变质后的早期折返-退变质过程中发生快速抬升,则在近等温降压过程中,在前进-峰期变质阶段捕获的流体包裹体几乎都因为内压力大大超过围压和主矿物的机械强度而发生爆裂和渗漏,从而给研究变质流体的性质和演化造成很大困难.本文研究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超高压岩石副矿物锆石中的流体包裹体。
藏南Au-Sb-Cs成矿带是当前研究陆陆碰撞带成矿作用研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发育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以南的岗底斯地体和喜马拉雅地体,构造背景以受控于印亚陆陆碰撞期后的伸展构造为显著特征.在该成矿带中,Sb和Cs的成矿规模比较大,而Au主要是伴生产出.其中,Sb矿床主要集中分布在喜马拉雅地体东段的江孜盆地和羊卓雍错-哲古错深海断陷盆地内,日喀则一带有零星产出.赋矿地层集中在晚三叠世、早
冲江铜矿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西部,与尼木县厅宫铜矿、白容铜矿相邻,是近年来在冈底斯造山带中寻找斑岩铜矿较早取得突破的一个大型矿床.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白垩统设兴组和第四系.设兴组由一套海陆交互相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岩、杂色砂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成,与主要含矿岩体接触部位为中酸性火山岩,岩性以安山岩、长英质层状凝灰岩为主,接触部位具程度不一的青盘岩化、粘土化.矿区赋矿岩体岩性比较单一,主要为似斑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