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根据开阳县白马洞(编号504)矿床矿体的分布情况,以控制区内有利地层岩性及构造为目的,按基本垂直于矿区内主要含矿构造和层位的原则,在504矿床深部及外围铀多金属矿勘查工作区从西到东依次布置了1-1’、2-2’、3-3’、4-4’共4条南北向的地气测线。地气测量数据通过多种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对矿致地气异常场中地气元素的组合关系及其元素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异常区稀土元素的特征开展综合研究,为勘查
【机 构】
:
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成都 610059 四川省地学核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
【出 处】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开阳县白马洞(编号504)矿床矿体的分布情况,以控制区内有利地层岩性及构造为目的,按基本垂直于矿区内主要含矿构造和层位的原则,在504矿床深部及外围铀多金属矿勘查工作区从西到东依次布置了1-1’、2-2’、3-3’、4-4’共4条南北向的地气测线。地气测量数据通过多种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对矿致地气异常场中地气元素的组合关系及其元素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异常区稀土元素的特征开展综合研究,为勘查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出具有科学依据的指导意见。根据U及其相关伴随元素的异常情况,在该区域圈定三个测试区,找矿的重点放在1#、3#、4#线区域内,在2#线内,异常衬度不及其他好,有待结合其他方法,进一步勘查。对比分析四条测线的异常值,1#线的异常值较其他三条测线的异常值大,在某种程度上,1#线附近的矿化情况可能好于其他地方。针对1#、3#、4#线的异常区,结合其他的物化探方法,对异常区进行进一步圈定,重点放在该区域的矿化方面的研究。针对1#线和3#线,在断裂上方无明显异常,可进行重复测量,确认异常的位置。
其他文献
卡林型金矿又称细微浸染型金矿(micro-disseminate type gold deposit).本文使用不同密度的数据制作多种尺度地球化学异常图,通过不同的数据密度了解不同尺度的地球化学模式,研究中国黔西南地区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有关的矿床、矿集区和成矿省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地球化学模式应选择相应的地图比例尺,这取决于数据的密度和图尺度相匹配,不同比例尺的地球化学模式取决于不同密度的地球化
博格达造山带作为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地块之间,是天山—准噶尔洋俯冲消减后洋盆及其弧间、弧后盆地陆缘增生带与中朝—塔里木古陆再次拼合的结果,在转入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发育有大量的辉绿岩脉.哈密地区七角井—巴里坤一带广泛发育的辉绿岩脉主要呈岩墙状、细小岩株、岩脉侵位于下石炭统七角井组的火山岩和砂岩之中。通过锆石U-Pb测年得辉绿岩脉的206Pb/238U表面年龄为313~3
自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后,晚渐新世至中新世时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块爆发了一次岩浆活动,并广泛发育了一系列超钾质岩.目前超钾质岩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但对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区的形成机制尚存在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差别主要集中在富集岩石圈地幔是由洋壳物质或是陆壳物质与岩石圈地幔发生交代形成.Mg、Ca同位素在地幔、洋壳物质及陆壳物质这三种储库中均能表现出不同特征,且两种同位
铜(Cu)和锌(Zn)属于第一过渡族金属元素,分别有2种(63Cu、65Cu)和5种(64Zn、66Zn、67Zn、68Zn、70Zn)稳定同位素.Cu-Zn都属于生命元素,它们在海洋中的地球化学循环对海洋生产率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表明,海水的δ65Cu和δ66Zn分别为ca.0.9‰和ca.0.5‰,显著重于河水的Cu-Zn同位素组成(δ65Cu=ca.0.6‰和δ66Zn=ca.0.3‰)
缅甸硬玉岩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玉石矿床之一,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新特提斯洋缝合带中.一般认为硬玉岩的成因和俯冲的大洋岩石圈析出流体相关,但是目前关于其成因还存在争议.为了研究流体对于硬玉岩形成的作用以及Fe同位素在蛇纹岩脱水过程中的分馏,测量了缅甸硬玉岩矿床样品的Fe同位素。观测结果表明,绿色硬玉岩的δ56Fe明显低于无色硬玉岩,其Fe含量高于后者,这可能反映了富集轻Fe同位素的富铁流体
近年来,同位素方法已经成为研究全球汞(Hg)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新途径.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三极",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毗邻世界上两个最大的Hg排放国(印度和中国),独有的季风循环及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使其成为研究全球Hg同位素地球化学循环的理想场所。本研究首次开展了青藏高原降水中Hg同位素的研究,分别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部及纳木错站内收集降雨样品,按照本课题组现有淡水样品Hg浓缩富集方法进行Hg的浓
目前,白云岩的Mg同位素有望成为一种有力的手段来示踪白云岩化和古环境及古气候.但是,白云岩在后期成岩及风化过程中极易发生改变,有可能伴随着Mg同位素的变化.Geske和Fantle等对白云岩成岩过程中Mg同位素的分馏做了研究,对于其在后期风化过程中Mg同位素的分馏至今还未有研究.据此,本文系统研究了一白云岩的风化剖面的Mg同位素和Sr同位素,希望通过研究了解白云岩风化过程中Mg同位素的分馏机制,以
Zn同位素组成作为一种新的地球化学示踪手段,在矿床学、生物地球化学、医学、天体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Zn同位素测量的国际标样普遍采用JMC-Lyon,但是由于其已经停产,一些实验室开始使用IRMM3702作为新的Zn同位素标样.为了更好地监控实验室的数据质量和进行实验室间的数据对比,国际上各实验室普遍采用两个或多个同位素标样.因此笔者对NIST生产的SRM683锌金属块
为了拓展Mg同位素体系的应用领域,其在各个储库中的分布和组成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大洋玄武岩和地幔橄榄岩具有较均一的Mg同位素组成(δ26Mg=-0.48‰~-0.06‰),而上地壳的Mg同位素组成则变化非常大(δ26Mg=-1.64‰~0.92‰).由于地壳中主要的Mg赋存于深部地壳中,因此要计算全地壳的Mg同位素组成,必需首先查清中、下地壳的Mg同位素组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选取了中国东部的
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地幔部分熔融、岩浆演化等地质过程均会导致Fe同位素发生显著分馏.然而,一些重要含Fe矿物如磁铁矿、钛铁矿的Fe同位素数据缺乏,导致基性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Fe同位素的分馏程度及分馏机制的研究非常薄弱.因此,选择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白马层状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岩石和其中主要含Fe矿物(磁铁矿、钛铁矿、橄榄石、单斜辉石)的Fe同位素组成,探讨基性岩浆演化过程中矿物间Fe同位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