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5年1月黑龙江省地面测报业务更换业务软件,OSSMO2004取代了原来的AHDM4.0,由于O5SMO2004发报的流程和黑龙江省的发报流程不同,同时编发的航危报报文和黑龙江省规定的格式不一致,航危报还要用AHDM4.0来编发,给业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O5SMO2004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黑龙江省报文传输及同执查找程序,该程序不仅解决了编发航危报的问题而且实现了报文同执
【机 构】
:
林甸县气象局,黑龙江,林甸,166300
【出 处】
:
第六届全国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月黑龙江省地面测报业务更换业务软件,OSSMO2004取代了原来的AHDM4.0,由于O5SMO2004发报的流程和黑龙江省的发报流程不同,同时编发的航危报报文和黑龙江省规定的格式不一致,航危报还要用AHDM4.0来编发,给业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O5SMO2004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黑龙江省报文传输及同执查找程序,该程序不仅解决了编发航危报的问题而且实现了报文同执的自动查找,报文发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本文全面阐述了OSSMO2004中发报程序存在的不足,并且对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其他文献
2002年4月15日鲁南地区出现突发性大暴雨过程,对缓解当地严重旱情起到重要作用.该过程与对流层中下层旺盛的西南气流和切变线有密切的关系,是由地面风场辐合线上强烈发展的中B对流系统直接造成的.采用MM5v3.6三重双向嵌套网格进行了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揭示,由于对流层中下层水汽输送,鲁南地区处于边界层高能舌北端的强对流不稳定区.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主要能量来源.边界层来自海
通过对环高(0311)热带风暴形成、路径、结构及其强度的分析:在2003年8月18日08时500hPa副高南侧,出现-△H24和-△T24是波动特征的表征;在冲绳-干州的8月18日08时-20日20时的500hPa风场演变图得到有东风波在西移;在东风波两侧及其垂直方向有非对称分布的辐合辐散和垂直运动.得到这是一次东风波发展成热带风暴的过程,它有移动速度快,结构浅薄,范围小等特点.
通过对近30年的NCAR/NCEP再分析资料进行干旱特征的定量分析,发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春季气温高,空气干燥,风矢量大,干平流是造成旱灾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一结论,总结出内蒙占地区的几个产生干旱灾害的定量化指数,风干指数、干燥指数、沉降指数、降水指数等.应用这些指数建立了干旱持续的定量化预报方程.并建立了基于T213数值预报产品的业务预报系统,制作干旱持续期的趋势预报.在业务应用中和干旱趋势预报服
通过对Lotus Notes系统数据库类库的研究,利用Lotus Notes提供的LSX(LotusScript Extension Module)扩展了Lotus Domino/Notes系统类库,开发了专用的报表处理类NMInterface类.从而实现了Lotus Notes数据库对表单设计元素域内二维表单元格数据的读写操作,同时实现了对表单设计元素域内表格进行读写操作的功能.使Lotus N
应用气压高度与静力气压的关系公式将AMDAR资料中飞行器的几何高度转换为直接读取的气压,同时应用压高公式和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相同目标的转换.将两种转换方式应用于一次对流性天气过程的分析,发现其结果对流层中层以上有显著差异,前者的结果与常规观测更加一致.在对流层中层以下两者转换方法的差异较小.
2003年8月5~6日,受东移北上的华北气旋的影响,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天气,其中彰武、本溪等地出现局地大暴雨.应用MM5非静力中尺度模式对这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可靠的基础上,利用位涡分析方法对这次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低层有正位涡扰动存在,对强对流天气具有触发作用;对流层中低层的相对高位涡中心和对流层高层的较强低位涡中心相配合,有利于形成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使得气
本文推导了正、斜压动能变化率方程,寻找正、斜压动能转换项,并对1998年7月21-22日发生在武汉附近的强暴雨过程的大气正、斜压动能的相互转换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暴雨前后总斜压动能都是占主导地位,正、斜压动能转换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表示正、斜压流场在演变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与斜压流场涡度的联合效应对正、斜压动能转换项的贡献项,暴雨发生阶段,正压动能向斜压动能转换,且这种转换达到最大.
通过分析湖泊生态系统的特点,结合气象部门在气象、农业环境监测方面的优势,提出具有气象部门特点的湖泊生态气象监测体系的初步思路,对湖泊生态气象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的进行初步探讨.探讨确定湖泊气象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代表性、完整性、综合性、简明性、方便性和通用性原则;确定湖泊生态气象监测方法需要考虑的通用性和先进性原则.
利用自动雨量站、探空、卫星和雷达等探测资料对2005年发生在三峡区间的一次暴雨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此次过程降水系统是一次明显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αCS),中层小槽、中低层暖式切变、西南涡、强烈的西南低空急流等多个系统迭加,促成了此次MαCS的形成和发展,多个中β系统在不断发展传播和合并使对流系统增强,并在三峡区间稳定维持,导致了大暴雨的出现.
本文主要介绍了GIS在风能资源评价中的一些基本应用和一些相关的分析处理技术,充分体现了GIS强大的分析制图功能及其对风能资源评价工作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