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位于中缅边界的那邦变质带(向南,那邦变质带与缅甸东部高地抹谷变质带连接.境内,它被认为是腾冲地块的一部分,其西界为缅甸右旋实皆断裂,向东以高黎贡剪切带为界),在构造上属
【机 构】
: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桂林 541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中缅边界的那邦变质带(向南,那邦变质带与缅甸东部高地抹谷变质带连接.境内,它被认为是腾冲地块的一部分,其西界为缅甸右旋实皆断裂,向东以高黎贡剪切带为界),在构造上属于东喜马拉雅造山系西边界,因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地理位置,成为研究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作用的盲区,导致鲜有板块碰撞演化的相关信息报道,然而已有报道表明那邦变质带是南冈底斯带的东南延伸.因而,对该变质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过程.该变质带内始新世麻粒岩相变基性岩(出露于盈江县那邦镇),主要发育两期变质作用。早期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这些岩石中的锆石具有变质锆石特征,宽板状,形态不规则,多见“核一边”结构,研究表明那邦变质带内发育多期岩浆构造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能够有效记录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应力场方向,然而过去对该盆地磁组构研究主要集中在始新世下干柴沟组和中新世下油砂山组,因
本文介绍了帕米尔—西南天山两大体系碰撞对接、西南天山前缘晚新生代磁性地层结果、帕米尔东北缘新生代古地磁结果和帕米尔-西南天山构造隆升时间序列及新生代构造演化模型
气候和构造是塑造地表地质地貌的两个根本营力.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已经充分肯定气候和构造之间的并非单向,而是具有双向互动的重要特征,然而气候与构造是通过何种方式,在何种程
青藏高原东北缘燕山期构造事件有效记录的匮乏严重制约着人们对青藏高原形成演化过程的理解,沿着东昆仑-西秦岭呈近东西向展布的一系列白垩纪盆地为揭示印-亚大陆碰撞前青藏
造山带庞大的地形载荷是控制区域变形以及应力分布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龙门山冲断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与四川盆地之间,一直以来因极陡地形闻名于世,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地形
新生代以来,受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影响,帕米尔高原大幅度向北推移"突刺",引起其周缘数千米厚新生代地层发生强烈构造变形,成为全球地壳缩短最为强烈、隆升速度最快的地
由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陆陆碰撞形成的青藏高原不仅是世界最大的高原,而且是最年轻的高原,并且当前还在持续隆升.青藏高原内部存在一系列不同演化历史和不同陆源的陆块、褶皱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和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Molnar et al.,1975).阿尔金断裂作为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其北东向的形变分配,对解释青藏高原的动力学机制
本文利用Christensen和Mooney(1995)根据岩石密度和P波波速实验数据所总结的地壳岩石P波波速和密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根据Hasterok和Chapman(2007)的方法对实测P波波速进行温度
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表明高原的隆升起始于约50Ma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和持续挤压,挤压引起地壳缩短增厚,高原地形增加.地形数据表明,高原的东部边缘(龙门山所在)有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