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国土的近三分之二是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腾飞。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关键阶段,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结构及其原有的社会控制体系也在经历着转型和重构。而外部发展环境正经历着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下滑而引起的停产失业等社会问题愈加显现。我国的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多民族构成等种种因素影响下,显在与潜在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国土的近三分之二是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腾飞。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关键阶段,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结构及其原有的社会控制体系也在经历着转型和重构。而外部发展环境正经历着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下滑而引起的停产失业等社会问题愈加显现。我国的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多民族构成等种种因素影响下,显在与潜在的公共危机事件和社会风险不断增加。因此,对民族地区的危机管理应引起人们更广泛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基本诱因,简述了民族地区社会危机的特性,对民族地区危机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说明,并提出民族地区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建议。指出在构建民族地区危机管理体系时,既要运用现代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进行武装,还要结合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实践,适合于民族地区的危机管理体系才能得以科学构建。
其他文献
在西方,志愿者组织常常被认为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辅助性衍生品,作为第三种社会力量起着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然而,现实表明志愿者组织也并非万能,也有其固有的缺陷,会发生“志愿失灵”。“志愿失灵”作为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相对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萨拉蒙提出。它是指在现实的志愿实践中,志愿主义和公益道德主义的理念,往往会出现不足或逐渐流失,从而无法单靠自己的力量来推进慈善和公益事业(萨拉蒙,1987)。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家的部署和形势需要特别加强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尤其是2009年,广东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广东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为契机,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在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中,广东始终做到六个“结合”:一是坚持领导重视与上下联动相结合;二是坚持把提高思想认识与推动工作实践相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符合我国国情的地震灾害应急机制是我国应对地震灾害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我国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的抗震救灾实际情况,提出了地震灾害应急的“组织工作、准备工作、人员抢救、工程抢险、灾民安置、次生灾害预防、灾后评估与重建及制度件检查落实与完善”等较全面、系统、有效的机制。力图为我国政府提高处理突发地震灾害效率与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是我国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突发事件的重要表现形式。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而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和土地补偿制度的缺陷、土地补偿款分配不合理等因素,失地农民生存权、发展权、就业权、养老保障、市民权全面陷于贫困,成为弱势群体。由此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呈大面积高频率爆发之势,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具有数量和规模剧
危机的定义众说纷纭,笔者比较认可其中一种表述:“危机是指一种情景状态,在这种形势中,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且作出决策的反应时间很有限,其发生也出乎决策者的意料之外”。危机警务是指用警务力量来管理和化解危机。它是警察部门在其职能范围内,针对一系列公共安全威胁,特别是社会震荡导致的冲突型危机,所采取的各项有关危机预防、处理、恢复的警务工作模式和措施的总和。它可以看成公共管理领域危机管理在警务工作
在突发事件日趋常态化的今天,河北省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在逐步的得到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针对河北省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如增加风险评估、建立信息系统平台、成立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以及加强救援队伍的专业建设等等。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如“9.11”事件、非典暴发、禽流感流行以及我国发生的雨雪冰冻、“3.14”事件、“5.12”汶川地震、“7.5”事件、“4.14”青海玉树地震等,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公安部历来高度重视公安机关应急装备物资保障机制建设,实行公安部储备和地方公安机关储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初步建立公安机关应急装备物资保障管理体制;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仓库形成网络;应
随着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和扩散性,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程度也日益提高。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前制约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困难因素除投入力度、政策支持等方面的表层因素之外,更重要的还有政府和社会对于应急管理在传统、习惯和价值观上的缺失或冲突。本文就是试图通过对于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入手,找到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面临的深层次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时强调:要继续扎扎实实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重庆市委、市政府2008年以来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薄熙来书记、黄奇帆市长多次对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此,应该进一步增强应急管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牢把
近年来,日趋常态化、多样化、复合化的各种危机事件屡屡考验和衡量着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也暴露出了在应急救援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和薄弱环节。在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中,如何使昨天灾难中付出的代价转化为应对今天和未来灾难的有益经验,理应成为应急管理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而两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实践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尊重和珍惜的经典范例。本文就重大灾难应急救援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