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麻喉罩下经纤支镜介入治疗28例气道狭窄患者

来源 :201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pao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经纤支镜为临床上各种气道狭窄患者行气道内介入治疗,探索一种安全、便捷、高效、可行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28例各种气道狭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胸闷气急、呼吸衰竭,在全麻下插入喉罩,接麻醉呼吸机辅助通气,经三通管、喉罩处插入纤支镜检查,边辅助通气边行纤支镜诊疗,完成高频电刀、冷冻、氩气刀、球囊扩张及放置气道内支架等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The benefit of adjuvant therapy(AT)remains controversial in stage IB gastriccancer(GC).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reasonable indications of AT.
目的 讨论索拉菲尼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在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于我院2016 年1 月-2017 年1 月收治的81 例晚期HCC 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化疗组(n=40)与HAIC 组(n=41)。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对曲菌性脓性的治疗价值和曲菌性脓胸诊治的相关注意问题。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3月至2016年4月内科胸腔镜诊治脓胸病例,分析曲菌性脓胸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和预后。结果 观察期间内科胸腔镜诊治患者338例,脓胸30例,其中曲菌性脓胸2例,均为术后患者,有肺大疱病史,术后抗真菌治疗2-4月不等,抗真菌药物全身联合胸腔内滴注较单纯全身抗真菌治疗患者,脓胸控制相对较快,病程缩短
目的 探讨以窦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收治的67 例窦道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和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目的 ATRA+砷剂±化疗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基本治疗方案,目前有两种砷剂:静脉用三氧化二砷(ATO)及口服复方黄黛片(RIF)。在成人及儿童APL,ATO 的疗效和安全性已被证实,包括我们在内的研究也证实RIF 与ATO 的疗效相当,但住院时间和院内感染并发症降低(Am JHematol,2018,93:1467)。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三联化疗方案(PTD)在合并有严重肾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5 月至2019 年1 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8 例应用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三联化疗方案治疗的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MM 患者的资料。
目的 探讨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术对难取的气管异物的诊治价值。方法 对我室自2011年7月至2015年11月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探针取出难取异物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用仪器:潘太克斯1970K电子支气管镜,爱尔博冷冻治疗仪。方法:常规1%利多卡因5ml雾化吸入麻醉,经口电子镜进入气管支气管,发现异物后用活检钳先清除周围肉芽组织等,再用冷冻探针冻住异物,随电子镜一同取出体外。
目的 男,52岁,以“胸闷4月”为主诉入院,患者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CT检查示“双侧胸腔积液”,胸腔穿刺引流出乳糜样胸水,未发现肿瘤细胞,彩超示颈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活检及肿瘤标志物、骨髓活检、骨髓穿刺及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查及PET-CT检查考虑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以“1.多浆膜腔积液查因2.淋巴结肿大查因”转入呼吸科,查体颈静脉稍充盈,双侧锁骨上窝可扪及淋巴结,胸壁静脉脉稍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植入双股型镍钛合金封堵器治疗外科术后支气管残端漏的临床疗效,建立一种可靠、安全、有效地诊断及治疗支气管残端瘘的规范诊疗方案.方法 对象:我科自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诊断为外科手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患者;方法:临床拟诊支气管残端瘘,1.胸部螺旋CT平扫+增强,了解术后胸腔内结构;2.经支气管镜检查,了解手术残端管腔端情况;3.经支气管介入造影,于疑似瘘所在周围在透视下注入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结节的诊断价值及并发症评估.方法 搜集我院行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直径1-3cm肺部结节患者资料.结果 69例患者中,68例通过穿刺确立诊断(98.55%),1例穿刺失败.病灶贴胸壁者26例(37.68%),穿刺发生气胸者6例;病灶远离胸壁者43例(62.32%),22例发生气胸,显著多于病灶贴壁者,P<0.05;发生气胸者病灶至胸壁的距离比未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