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飞机装配的制孔设备末端执行器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机生产工程学会精密装配技术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新一代战机的装配需求,开发一种新型的末端执行器,对执行器各分部件进行了功能分析,并进行具体工程化设计,突破了末端执行器的轻量化设计技术与多功能集成优化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出了物理样机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物理样机满足系统预期,精度达到系统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针对航天产品结构复杂、配套件多、人工装配缺乏在线工艺支持手段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视觉交互信息和采用零件识别主动推送装配信息的智能导引方法.建立了三维装配引导信息模型、构建了基于Sift和SVM的装配零件分类器以及基于手部特征的交互手势识别方法等.在虚拟仿真平台基础上,结合增强现实硬件设备开发了原型系统,并以筒状产品为案例进行智能引导功能的验证.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大器产品的装配越来越复杂。本文研究大型设备机器人辅助安装的方法.本系统通过向机器人控制器写入关于运动目标点的空间坐标和姿态信息,由机器人控制器计算运动路径,来实现运动控制,完成装配.选用ATI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采集信息,采用了柔顺力控制算法在外力采集时避开加速期,减小惯性力的干扰.同时通过预先采集分析干扰力波形、滤波处理,解决了运动过程中惯性冲击和振动影响控制的问题.重力补偿
产品装配关系是计算机辅助装配规划中装配模型建立的关键内容,针对当前产品装配关系模型在结构完备性上始终存在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义识别的产品装配关系自动生成方法,旨在通过虚拟装配中的语义识别方法提高产品装配关系的建模效率和结构完备性.该方法首先对零件的装配特征进行语义描述,然后在提出的装配操作中的动态语义识别算法和完成装配后的静态语义识别算法的基础上,推导出零件间的装配连接关系,综合所有连接关系
出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海绵铁中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磷等主要杂质的含量.采用微波消解技术消解海绵铁,考察了微波消解时间、功率和温度对消解效果的影响,选择了最佳工作参数.使用ICP-AES检测样品,选择合适的分析谱线,避免基体干扰和元素间的光谱干扰.方法精密度RSD≤3%,加标回收率在95%~105%之间.
介绍了一种使用杠杆千分尺和仪器测头组合快速检测轴瓦类零件厚度的简便方法.该方法具有数据准确、检测速度快等特点,可用于在生产现场对零件100%检验测量.
铍青铜具有抗蠕变、耐腐蚀、无铁磁性、耐低温,冲击时不发生火花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广泛地用来制作重要的弹性元件及耐磨零件.经过适当热处理后的铍青铜具有很高的硬度,很好的弹性,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耐磨性.我公司多种产品的弹性元件均用铍青铜材料制作.不同产品所需弹性元件的硬度不同,本文对不同状态的铍青铜进行热处理工艺、组织及其性能进行研究,以适应不同产品性能要求.
本文从对测量数据后期处理的角度入手,提出一种降低三坐标测量机测量不确定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充分考虑到了测量数据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规律的分析和补偿,对系统误差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的方法进行补偿,对于系统误差补偿后残留的随机误差用小波滤波方法进行了滤除,进行组合补偿后的数据更逼近真实数据,降低了测量数据的不确定度.理论和实验证明本方法简洁高效,可通过对低精度三坐标设备的数据补偿,
超声是间接检测结合面压力的有效手段,检测频率、高度等参数的选择对检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超声换能器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提出了基于多物理场仿真的结合面超声检测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针对水浸式聚焦超声换能器,采用Comsol软件对检测过程中复杂的辐射声场进行模拟,首先以结合面超声检测系统为研究对象,仿真分析与试验测试相结合,验证了结合面超声检测过程多物理场仿真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进而分析了检测高度、
导管的取制工作已经成为制约飞机批产能力提升的重要瓶颈之一.飞机生产现场进行导管安装时需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一般遵循电缆让导管和支架,导管让支架的原则进行,因此导管支架位置的确定与否成为影响导管取制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由于导管支架安装手段落后,安装精度不高,支架位置变化频繁,导致导管实样更改的次数频繁,从而在整体上延误与影响飞机制造交付周期.激光投影技术采用数字化定位手段,将使导管支架的理论位置进行
提出考虑局部变形的随机误差表面装配接触计算方法,通过对实际接触面进行聚类分析并且拟合出球面,将经典赫兹接触模型中刚性面与弹性球之间的接触模型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中,通过建立受力平衡方程,超静定方程和基于赫兹理论的变形方程,建立基于经典赫兹接触模型的装配接触力学弹性体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得到实际受载荷作用下接触情况,最后设计实验验证该模型求解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