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震-涝关系及其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可能应用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全国421个气象站1954-2003年50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了历年逐月多雨站数占总站数的百分比,结果表明:50年的多雨站数占的百分比平均为40%。多雨站数占的百分比的变化与东亚大陆强震有很好的相关。多雨站数的百分比特小的“特干月”有96%出现在≥ 6.5级开端强震前的0—12个月;震后的“强震活跃期”比“地震平静期”的多雨站数的百分比平均要多出14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多雨站数的百分比大于40%的时段,50年中共出现4次,均是东亚发生了两次7级以上强震的时段。最后对强震与降水相关的可能原因提出了一点看法,而且认为造成地震的“底劈作用”存在一个“准双月周期”。
其他文献
受0518号强台风“达维”的影响,广东、广西、海南省及越南、菲律宾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利用地面、实时高空探测及红外云图资料,综合分析了大气环流背景、冷空气的活动及台风云系结构演变的特点,结果表明,强台风“达维”的路径特点主要与下面因素有关:“达维”在西北移动的过程中,副高减弱断裂,冷空气在其北侧形成高压坝,阻挡其北上,并在东北-西南向的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其移动出现弱的向南分量,折向偏西行,同
利用2003年8月6-12日在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观测的微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极端干旱区绿洲与戈壁不同下垫面小气候及地表能量特征。结果表明:绿洲近地面层大气风速和摩擦速度要比戈壁的小,戈壁水平风速和摩擦速度分别是绿洲的3.8和1.6倍。绿洲地表温度和近地面层大气温度明显要比戈壁的低,绿洲大气温度峰值为30.9℃,戈壁的峰值为34.9℃;绿洲近地层大气的比湿均大于戈壁值,相差最大约为2.18 g.kg
采用NCEP(196l~2000)、GMIE(1998)两类再分析资料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途径,分析了高原及周地区水汽源、水汽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因子影响效应,揭示了高原与中低纬区域水汽输送通道结构。印证了长江流域洪涝过程对东印度洋一南海“水汽源”关键区遥相应结构特征;数值试验描述了东印度洋一南海关键区不同水汽源对长江流域夏季梅雨带降水遥相关影响效应及其贡献的差异,并提出长江流域梅雨带季风不同强
利用塔克拉玛干地区18个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1961~2005年春季沙尘暴发生和演变规律,并分析了降水、温度、风速、起沙风(≥5m/s)日数等气象条件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沙尘暴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地区除轮台、巴楚、塔什库尔干外,其余15个台站的沙尘日数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减趋势,其中11个台站减少显著。该地区冬季、春季降水和温度呈增加趋势,而春季平均风速则不断减小,起沙风口数也呈
本文利用1979—200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EMWF)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大气水汽汇,并探讨了亚洲夏季风区内季风环流变化和降水变化的关系。
本文利用英国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B2情景下对华南区域2071~2100年汛期暴雨降水的模拟结采对其及极端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证明PRECIS对华南地区汛期暴雨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2080s华南汛期暴雨最占总降水量的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其暴雨比例明显比气候基准年大。相对气候基准年,2080s
基于佛山市降水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二维风场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等,分析了佛山市前汛期旱涝年同期及前期风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南海中北部及西太平洋地区的风场异常是影响佛山市前汛期旱涝的重要因子;前期3月份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中低层风场异常可能是佛山市前汛期旱涝的强预测信号。分析还表明,1~2月份欧亚中纬度的高度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量与佛山市前汛期降水关系密切。最后,建立了佛山市前汛
分析了文献中墨西哥帽(Mexican hat)小波变换的影响域和高频失真问题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平移点b处、小波尺度为a的墨西哥帽小波函数的有效定义域[b-2.12a,b+2.12a]。以墨西哥帽为母函数的小波变换的真正影响域是2.12a。小波尺度a的最大值应为N/4.24(N为时间序列长度)。提出了充分利用小波函数速降性质和立方样条插值的小波系数新计算方案,消除了文献[7]计算方案会产生虚假
采用珠江流域1954-2003年51站的月降水资料,利用主分量、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功率谱方法,研究珠江流域年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在700—2400 mm之间,降水及标准差分布大致都是从东向西减小。珠江流域年降水存在5种主要分布型态:全区涝(旱)型、南涝(旱)北旱(涝)型、东涝(旱)西旱(涝)型、东西涝(旱)中部旱(涝)型、东西向旱涝呈带状分布,其中全区性涝(早)
陆-气相互作用在全球能量、水和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陆地生态系统对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化石燃料燃烧、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等人类活动。给未来气候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糟气候与环境问题的突出,地球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CO2、水汽和能量交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涡动相关方法成为研究的重要手段。此方法看似简单,然而只有进行必要的校正和质量控制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数据,特别是对于非均匀下垫面质量保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