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指数相关论文
基于ECMWF再分析资料、我国台站降水和气温资料,从夏季高原季风环流系统特点出发,定义了能较好表征高原夏季风环流变化的特征指数......
利用采自青海省玛沁县雪山乡的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分析树木生长与大米滩水文站平均流量的关系......
本文主要是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热带东风急流(TEJ)的结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亚非季风降水的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估......
摘 要:文中选取2010-2016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风场及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计算了最能代表丽江机场季风活动的两种指数,应用......
利用ERA-Interim的位势高度场、温度场和风场再分析资料,计算了1988-2017年的传统高原季风指数(TrationalPlateauMonsoon Index,TP......
为了明确黄河北干流的径流变化规律以及和季风的关系,研究将黄河北干流划分为3个河段(上游:河口-吴堡、中游:吴堡-龙门,下游:龙门-......
利用1965—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同期的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在讨论大气热源的气候特征基础上,用整层积分的大气热源定义了一个......
亚洲冬季季风(EAWM ) 索引的各种各样的东方的季节的可预测性为 19612006 的一个 46 年的时期从整体基于五个最先进的联合模型的回......
一个新的季风指数即动态标准化季节变率被提出用来研究有关季风的问题.这个动态标准化季节变率指数能够很好地描述不同季风区的季......
利用Nino 3指数,把ENSO循环不同位相的夏季划分为四类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E1 Nino发展期和La Nina衰减期可以聚为一类;E1 Nino衰减......
分析了东亚中纬度地区气候特点的特殊性,并针对此特性定义了一个衡量夏季风强度的指数.对其他东亚季风指数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
季风环流可以分解为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使用NCEP和ECMWF再分析资料,计算亚洲季风区的经向动量环流和纬向动量环流强度的季节内和......
中用2001-2015年东亚区域的气压场和对流层顶臭氧含量的资料,选用并计算了最能代表东亚地区季风活动的两种指数,应用统计分析和个......
季风是气象界的“永恒”课题,已有数百年的研究历史。亚洲季风系统中存在着3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和高原季风。简......
利用美国NCAR/NCEP的1951-2001年全球大气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对南海区域的高低层大气长波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关......
利用1958—2001年的中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40再分析资料,综合动力因子和热力因子定义了东亚夏季风......
亚太季风各子系统(南亚季风、南海季风、西北太平洋季风和东亚副热带季风)都具有显著的准两年变化周期,利用4个季风指数研究它们准两......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CMAP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亚洲夏季风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夏季风子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相......
对1961-2000年东亚夏季风与同期6~9月西北区旱涝的相关和强(弱)夏季风年空中水汽通量及其散度场、高度场和u、 v风场进行了诊断分析......
利用1948—2003年的逐H600hPa2.5°×2.5°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57—2003年中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暴日数资料,计算了反......
利用搭载在美国Aqua卫星上的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观测资料反演的全球甲烷(CH_4)产品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2014年青藏高原上空CH......
对1961~2010年间北半球大气环流背景异常变化及其东亚冬季风指数(东亚大槽位置指数-CW、西伯利亚高压指数-SH)与青藏高原降雪之间在......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Webster与Yang的季风指数(WYI)进行计算和修改。WYI定义为850与200hPa的纬向风差,但通过分析150—100hPa和2......
利用近30年NCEP/NCAR逐日气象再分析资料及中国褐飞虱逐候灯诱数据,分析季风指数与褐飞虱迁入量的时空关系,以探明季风进退和转换......
印度季风区是世界上季风现象最显著的地区,伴随着夏季风爆发和撤退,季风区的大气风场和湿度场都存在明显的季节转换,这种季节转换可以......
根据海陆热力差异驱动季风的原理,利用夏季印度洋与欧亚大陆的地表面温度差定义了一个亚非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强度指数.该季风指数能......
利用1958~2001年600hPa高度场格距为2.5°×2.5°和1989~2008年600hPa高度场格距为1.5°×1.5°的ECMWF逐月再分析资料,以及1980~2006......
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EASSM)的活动范围和强度对中国大陆的中东部、日本、朝鲜半岛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综述东亚夏季......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使用美国NCEP/NCAR 1958-1997年逐日资料,对南海季风爆发前后的气象要素场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季风爆发时,南海南、北部要素场......
利用全球降水气候学计划(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 GPCP)月平均降水资料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National C......
基于1958~2002年ECMWF再分析资料,我国160个台站降水和气温资料,从夏季高原季风环流系统特点出发,定义了能较好表征高原夏季风环流变化......
利用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3个代表站1980-2016年的能见度观测资料,使用累积百分率、Ridit能见度出现频率等方法,分析了佛......
本论文利用全国721个站点1961-2007年的高密度观测资料,阐述了我国霾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中国霾现象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
采用大气环流正、斜压分解方法,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为正、斜压混合型季风观点出发,定义并计算了1958-1997年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环流指......
资料分析及其同南亚(印度)夏季风的比较,指出建立的突发性和经向分量的重要性是南海夏季风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特征。根据南海夏季风经向......
利用1951-2012年62年的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逐月资料和引用高原季风指数,对高原季风指......
将东西向海平面气压差与低纬度高、低层纬向风切变相结合 ,定义了东亚季风指数 ,该季风指数较好地反映了东亚冬、夏季风变化。其中......
利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 ,研究了云南 5月雨量与热带海温、热带对流活动及亚洲季风等大尺度气候环流背景变化的关系。指出云南......
利用动力学因子和热力学因子结合的方法,将东亚夏季风区的西南风与OLR进行了综合处理,构造成东亚季风指数(IM).研究结果表明,该指......
本文采用基于风切变的季风指数确定了多年季风爆发的时间;使用实测资料计算分析了2008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的特征;基于COAR......
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在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方面的研究进展。涉及亚洲热带季风爆发特征、爆发机制、季风指数设计、东亚季风环流......
<正> 高原近地层夏季为热低压,冬季为冷高压控制,与此气压场相应还存在一冬夏盛行风向相反的季风层,即“高原季风”。高原季风对高......
本文利用西藏、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九个省区1951—1970年的降水资料,讨论了高原及其邻近地区雨季划......
基于秦岭及周边地区394站气象观测资料、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ERA-Interim数据,利用小波和回归等分析方法,讨论了秦岭......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台站和格点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华南季风降水与周边大气环流的关系,并由此建立了反映6月华南降水强度的季风指数......
运用中国西北站点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东亚夏季风对西北地区夏季干旱影响,分析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和东亚......
通过对高原季风指数与西北地区月降水量遥相关关系的分析 ,论述了 1月份高原冬季指数与西北地区年降水和夏季月降水相关显著 ,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