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胫骨内侧平台骨缺损的处理

来源 :安徽省医学会骨科学第十三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ng913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严重内翻膝初次全膝表面置换术中颗粒性与结构性植骨处理内侧平台骨缺损的近期效果。
  方法:对13例13侧膝内翻畸形(>25°)伴内侧平台严重缺损(AORI Ⅱ型4例、Ⅲ型9例)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彻底松解的获得内外侧间隙平衡的前提下,外侧截骨厚度为9~11mm,截骨后遗留骨缺损6~19mm,平均在9.1mm,利用外侧平台截下骨板为结构性植骨、股骨和平台剩余骨修剪松质骨粒,移植处理内侧平台缺损,常规或延长胫骨柄假体置换.
  结果:术中内侧平台缺损得到良好处理,有效地承载平台假体,术后假体位置良好,力线偏离<2°,骨缺损消失.平均随访34个月,随访时无骨吸收和假体松动现象.KSS评分由术前平均42.3分恢复至随访时平均92.1分.
  结论:严重膝内翻畸形内侧平台骨缺损的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彻底内外侧韧带平衡的前提下,利用截骨获得的结构性和颗粒性植骨材料打压植骨处理内侧平台缺损,避免过多截骨而保留平台骨量,能获得良好的近期结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不同类型的手术技术路线。   方法:2005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42-98岁,
会议
  陶瓷人工关节假体具有耐磨、生物惰性等特点,临床上因其假体松动发生率较低而备受关节外科医生关注。陶瓷人工关节经历了四代工艺技术的改进,现已日趋完善。第一代人工陶瓷
会议
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是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变量,它描述的是学习者对信息的感知或理解受周围场或情景场影响的程度,一般可采用棒框测试和镶嵌图形测试来确定其类型。场依存
  目的:研究年龄因素对于应用保守方法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并发股骨头坏死(AVN)的影响,讨论DDH保守治疗的年龄选择标准。   方法:对53例(77髋)的DDH保守治疗患儿进行
会议
  目的:本文通过对35例高龄股骨转子骨折病人采取人工骨水泥股骨头置换治疗方法的分析和总结,探索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   方法:自2009年1月~2012年7月
会议
酒店式服务公寓(Service apartment)在中国兴起的最早目的是为了解决外籍人士在华的居住问题。追根溯源,提出“公寓”这一概念的初衷同样是为了区分外籍人士和本土公民住宅